周瑞家的似乎不吐不快,忙扶黛玉至她方才坐的地方坐下,自己站著,一邊笑道:“姑娘不知道,妙玉她師父給她留了一道遺訓,大概的意思,便是說妙玉命中自帶劫數,幸得高僧點化,渡入佛祖門下,才能消災賜福。
如今十八年過去,實則是完成了劫難,從今之後,妙玉是繼續留在佛門,還是還俗回鄉,皆可遵從本心。”
妙玉邊上聽了,眉頭微皺,卻沒有說什麼,與黛玉說了聲沏茶,然後拿起桌上那一文卷軸,便進屋去了。
黛玉等人都知道,妙玉是自幼多病多災,後來得高僧點化不得已她父母才送她出的家,後來果真才好了。
黛玉對此事頗為關注,因為她小時候也遇到過高僧點化,說是隻有出家她的弱病才能好,只是她父母太捨不得,故而執意不肯。
她對這等事將信將疑,蓋因她也知道佛門要傳教,很多富家子弟小時候都遇到過這樣的“點化”。有些不信佛的人便罵,這些賊禿驢喪天良,專拐小孩子好騙香油錢……
誰能想,妙玉的事還能有這等轉折。
“既是這樣,怎麼連妙玉也不知道嗎?”黛玉問了一句。
旁邊的慧能便答道:“玄淨師太(妙玉師父法名)佛法高深,精演先天神算之法,她老人家早已測算出妙玉師妹的命格,只是擔心太早告訴妙玉師妹影響其向佛之心,橫生枝節,故而將其測算的結果交與家師,囑咐待妙玉師妹年滿十八歲之後,才將此物交與她。
玄淨師太曾留遺訓,言妙玉師妹本不屬於佛門,因避劫數才與她結下師徒之緣,如今其劫難已過,是留是去,望其遵從本心,不必掛念師徒情分,緣起緣聚,緣消緣散。”
屋裡的妙玉,聽著外頭慧能的聲音,心緒卻早已不能平靜。
她確信,她的師父絕對不會留下這樣一道遺訓。
她猜測,這都是賈寶玉做的。
因為她向他說過她的處境,而對方告訴她,他有法子解決。
難道,他的方法,便是杜撰一道她師父的遺訓,以便讓她可以名正言順的掙脫這道枷鎖?
這麼一來,豈非有辱先師,讓她背上不忠不孝之名?對佛門不忠,對師父不孝。
但是她能怪他麼?
平心而論,雖然其冒師父之名幫她“留”這麼一道遺訓,確實冒犯到了待她恩重如山的師父,但是不得不說,此舉可謂絕妙,完美解決了她所有的顧慮。
有了這一道師父遺訓,她以後,便可以真正的遵從本心,而不會受到世人的責難……
輕輕按住懷裡的那一卷遺訓,良久之後妙玉在心裡道:“師尊,弟子不孝,弟子實在厭倦了佛門生活,請恕弟子不敬之罪吧。”
妙玉面色沉沉,她還有一罪,連在心裡向師父告罪都不敢。
她,有了心上人。
外面,黛玉等人還在與慧能說話。
“所以玄淨師太圓寂之前,特意叮囑妙玉師妹,讓她定要留在牟尼院,將來自有他的造化,大概便是有此考慮。”慧能道。
周瑞家的附和:“肯定是這樣,難怪妙玉她師父一直讓她帶髮修行,原來是這個考慮,她師父為了她,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黛玉聽了也覺得唏噓,又問慧能:“可是妙玉的父母都不在了,她要是還俗,她能去哪啊?”
慧能行了佛禮道:“這個貧尼便不得而知了,一切還看妙玉師妹自己的打算。”
黛玉心裡便失落起來。
妙玉雖然性格孤僻古怪一些,到底性情高潔,且品貌不俗,也是難得入她法眼的人。若是連妙玉也還俗回鄉去了,大觀園越發冷清了。
咦不對,自己都馬上要嫁人了,以後大觀園冷不冷清,管我什麼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