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是千古少有之聖君,可不是太上皇自己說的,而正是他們這幫大臣吹捧出來的,可見在他們心中,太上皇絕非苛刻殘暴之君。
其實,這也是他們今日敢這麼做的原因。
不過到底也知道太上皇心情肯定不佳,也沒有人敢亂說話,都把目光看向前面的首輔和忠順王。
忠順王此時就像一隻鵪鶉一樣,半點不敢抬頭,因此便悄悄用胳膊肘抵了王維仁一下,意思自然是讓他代表大家開口。
王維仁直起身,拱手拜道:“啟稟太上皇,近來朝廷發生了許多大事,以致於朝野內外,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今日,朝廷突然得到邊關緊急文書,西海託摩、安南、暹羅、茜香四國共同聯兵犯我邊疆,值此朝廷內憂外患之時,臣等為大玄江山社稷計,懇請太上皇早立新君,坐鎮中樞,帶領朝廷渡過難關……”
太上皇微微閉著眼睛,似乎不太有精神與王維仁對話。
旁邊的馮祥便代為應道:“太上皇之前不是下過旨意,讓靖王代為署理國事,由太師及首輔大人共同佐之。
如今首輔及諸位大臣這般,可是靖王才能不足以處置朝局中事,還是靖王做了什麼錯事,令眾位大臣不能心服啊?”
王維仁心知,馮祥的話,便是太上皇的意思,也不敢怠慢。
他想了想,鄭重的道:“馮老公公言重了,靖王天資過人,能力也是不俗,然國不可一日無君,靖王終究年紀太幼,且非君非儲,若是長期統領百官,實為名不正言不順,早晚必有禍端……”
王維仁可非政治小白,他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企圖誣衊賈寶玉,但是,他用另外的話鋒,卻直接道出問題的核心。
而且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名頭扣上,也算是側面言說,賈寶玉不夠資格統領他們。
既然不夠資格統領他們,那麼,自然更沒有繼承大統的資格……
馮祥聞言,看了太上皇一眼,然後退下。
太上皇睜開眼睛,俯視著下方的群臣,輕聲問道:“國不可一日無君麼,呵呵,那朕算什麼?”
群臣一愣,隨即渾身顫慄。
王維仁也是面色一變,伏拜而下:“老臣失言,罪該萬死!”
他們以前說起的時候,也是說的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是他們口中的君,指的是坐在龍椅上,處理朝政,統御百官的皇帝。
他們都沒有想到,就算是退位了之後,太上皇心中,仍舊將自己視作為君。
這原本就是沒什麼爭議的事,他們也並無任何對太上皇不敬之處,只是太上皇這麼一問,就顯露出太上皇對他們有多麼的不滿!
太上皇臉上浮現一抹冷意,卻沒有再追根究底,反而話鋒一轉,又問道:“要是朕記得不錯,今日乃是皇帝的大殮禮,爾等為何會出現在這裡?”
雖然太上皇沒有往深處追究,但是方才太上皇那話就像是懸在百官心頭的一把利劍一樣。
王維仁內心也不再平靜,額頭微微冒汗。
但是好在這個說辭他早有了,“回太上皇,臣等今日驟聞外敵犯邊,事發突然,臣等不敢怠慢,這才與眾位大人,前來懇請太上皇冊立新君,然後臣等才好安心輔佐,助朝廷度過難關。倏忽之處,還請太上皇降罪。”
太上皇十餘年不御朝,王維仁心中已經有些忘了太上皇的聖威。
方才再次切身感受到那種被太上皇一言一語支配的感覺,他才有些醒悟。
此時他心中,已經熄滅了在太上皇面前勸進忠順王的念頭,他只想著,今日只要讓太上皇說出新君人選即可。
是忠順王自然最好,就算不是,也自當以後再謀圖之。
他不想再承受來自於太上皇的聖威。
幸好,太上皇看起來,確實沒什麼日子可活了……
至於景泰帝的大殮禮,對於他們這些知道景泰帝真正死因的人來說,並沒有多放在心上,不過是表面功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