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宗室勳貴,一行一百多人往熙園行來。
這一百多人,都是品階較高的。
因為如果品階太低,連進熙園的資格都沒有,來了又有什麼用呢?
忠順王帶著宗室諸人,有些雄心萬丈,英氣勃發的感覺。
因為這一路走來,周邊全是歌頌讚美他的言辭。
“小弟在此先行恭賀九王兄了,九王兄身為太上皇唯一的皇子,這一次,太上皇定然會冊立九王兄為新君……”
“九王叔德高望重,又有首輔和朝中如此之多的大臣,以及咱們宗室子弟的支援,將來登基稱帝,文治武功,必定名垂青史。”
“正是正是,等會見到太上皇他老人家,我們大家都會舉薦九王叔登基稱帝的……”
大家都是聰明人,這一段時間,關於新君的人選,早已經鬧得沸沸揚揚。
呼聲最高的,自然就是忠順王和靖王。
可是大家一瞧,今兒那靖王根本都沒有來,可想而知,這些大臣們支援的,肯定就是忠順王了。
而對於宗室來說,一個還沒有被他們完全接受的毛頭小子,和太上皇的一代血脈,且還拉攏過他們的忠順王相比,他們自然更願意支援後者了。
此時他們這一百多號人,幾乎佔據了朝廷和宗室大半核心人物,就算是太上皇,也必須鄭重以待吧?
況且,他們始終覺得太上皇更應該冊立忠順王。
哪有放著好好的兒子不立,去立一個大家都不心服口服的毛頭小子?
忠順王瞧著周圍這一片雄赳赳氣昂昂的小弟,心情真是相當的好。
不過隨即他也瞧見後頭的幾位不太熱情的人,於是收斂一些笑容,說道:“承蒙眾位抬愛,小王先行謝過了。
不過小王才疏學淺,不敢覬覦大寶,大家還是不要折煞我了。
照小王看來,果郡王年紀雖輕,卻器宇軒昂,儒雅的緊,可是咱們宗室中少見的賢王,說不定太上皇會冊立果郡王即位……”
忠順王說著,笑看著後方那比他年輕許多的果郡王。
果郡王連忙擺手:“王叔過譽了,小侄如何敢與王叔相提並論,王叔就切莫挖苦侄兒了。
今日此來,不過是替王叔做一個見證罷了。”
競爭皇位可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要是從始至終未表露還好。
一旦表明心意,要是最後沒有成功,那可能就會被繼位者記恨上,下場悽慘。
所以,在沒有什麼把握的情況,果郡王是不會表露心跡的。
“哈哈哈,你太過謙了……”
果郡王如此識相,令忠順王很高興,朗聲一笑,也就不在意他了。
正好此時翰林學士譚瑞生拿了請求冊立新君的諫書從前方走過來,讓他們共同署名。
忠順王一瞧上面只是諫言太上皇冊立新君,卻隻字未提到他,心頭有些狐疑。
譚瑞生看出來,拉著他走到一邊,低語道:“老師說了,這冊立新君歸根到底乃是太上皇一言之事,群臣雖有諫言之權,但若是直接寫在諫書上,有逼迫上意之嫌。
不過王爺還請放心,等到面見聖顏之時,群臣自會向太上皇諫言冊立王爺的……”
忠順王這才了悟,心頭只覺得王維仁果然不愧是首輔,想的這麼周到。
因此很高興的就簽了名字,又拿給其餘宗室諸王公。
一時來到熙園之前,守門的將軍見到這麼多白衣大臣前來,吃了一驚,趕忙上前攔截。
“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