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蘇巖來到現場,善意的笑了笑後,臉上凝重的表情並沒有緩解,讓蘇巖也是有些好奇,不過現在馬上開始錄製,不適合交談,便隨意找了個角落位置坐了下來。
雖說節目一般,但是人員的執行力還是不錯的。
工作人員各司其職,不到十分鐘時間,現場漸漸安靜下來,助理PD也拿著場記板走上了臺。
“啪!”的一聲響,錄製正式開始。
歡樂的BGM響起,場邊的PD引導著觀眾鼓掌歡呼,攝影機則來了個一個大特寫。
舞臺中央燈光亮起,王謙帶頭,後面跟著四個年輕主持人,走向中央位置。
觀眾則在示意下發出更大的聲音。
王謙不愧是一哥,上來就拋梗,本應該行禮的他,就站在那表情享受的聽著眾人的歡呼,甚至兩手往上,讓大家繼續。
見到主持人和自己互動,不需要帶動,都主動的喊起名字給予呼聲。
不過結尾有些瑕疵,如果這時候邊上的助理主持挖苦下,或者主動制止MC的行為,那就是完整的一個小環節,實際則是王謙看見氣氛漸漸回落,主動停了下來,開始說臺詞。
這讓觀看的蘇巖想起了南哥,要是他在的話,估計效果就不一樣了。
接下來就是明星臉上場的環節,一個帶著馬頭面具的男生唱了首E神的歌,談不上多好聽,但觀眾還是給面子的透過了。
但蘇巖觀察到,其實身邊的基本都沒按同意鍵,最後還是透過了,看來是後臺直接控制了票數,這就是節目不知道創新的地方。
不夠真實,也沒有驚喜。
要是換成自己,首先肯定完全按照實際投票,讓一些張的特別像的表現差一些,最後揭開面具直接下場,甚至讓明星本尊過來故意造效果,讓觀眾去覺得可惜。
同樣也可以反過來,讓唱歌或者其他表現特別好的,只是丁點像的留下來,反正是你們選的,不能怪節目。
這就是基本的矛盾製造,只是物件換成是選手和現場觀眾之間。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蘇巖打起了哈欠,但觀眾還是熱情依舊,畢竟請來的都是本地人,對於本省主持也比較熟悉,能夠近距離接觸到的機會也很少。
大概方案已經在心裡了,本來是看見這麼多主持,打算拿出《認識的明星》這個節目。
基本框架就是一個主MC帶著六個助理主持,場景佈置成學校教室的模樣,然後邀請2位嘉賓化為轉學生加入。
新生自然是要有個瞭解過程,透過轉學生提出關於自身的問題,由主持人們猜答案,替代老式的兩人面對面,坐在沙發上的訪談形式。
節目最後則是用不同的遊戲來展現來賓的另一面。
但是觀察了這麼久,只有王謙能擔當起帶頭大哥的角色,其他人基本都說不了幾句話,還都是毫無笑點。
《認識的明星》對於角色要求很高,原版裡受氣包虎東,機靈鬼希澈,爆發力壽根,巨人章勳等,光是MC的內鬥都是非常有趣,還有每週固定的離婚梗等等。
正當蘇巖在頭大時,節目組宣佈休息一會。
本來正想過去和導演聊聊,演播室的大門忽然開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