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北連龍嶺,南抵蠻瘴之地,西決崑崙,東達落櫻山脈與楚國以荊地為界。
當年姚君設立蜀國,本是想為神州造一個巨大的堡壘來抵禦日後戎軍的攻擊。
可以說河東郡就是類似於蜀國的縮小版,而蜀國則是大出十數倍的河東郡。
這其中,以歷山、蕭山甚至是須彌山脈南麓一段為主體隔絕南北的龍嶺上,自古就建造分佈著大大小小無數的關隘。
這些關隘都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除了部分屬於秦國蜀北郡管轄外,絕大多數都分佈在蜀國的北方,尤以劍閣雄關為首。
不過,恐怕姚君當年也是沒有想到,她的深謀遠慮會在數百年後終於派上了用場。
不知道如果姚君能夠活到現在,她會為此而感到驕傲還是無奈呢?
蜀國四面環山,而且這些環著的山還大都是些巨大無比的山。
所以在蜀國的歷史上,極少會出現染指中原或是侵略他國的事蹟,當然他國若是想要侵入蜀國也是難比登天的事情。
雖然,近百年來因為荊地歸屬的矛盾,蜀國與楚國時常交惡更會大打出手,但兩國都心中明白那落櫻山脈才是最終的天然邊界,這打打鬧鬧也就算是悠久歷史長河中的一劑調味了。
“顧大人,昔日聽聞介子對我教誨道,這蜀人喜好安逸且大多不願征戰,歷來與他國爭鬥時蜀人更不會拼命,不知道顧大人與蜀國人打了頗久的交道,有沒有感受到蜀國人的特殊之處呢?”
晃晃悠悠走在落櫻山谷一處小路上的馬車裡,顧道遠與樗裡驊相對而坐,談論著蜀國的風土人情。
顧道遠自然沒有了曾經對樗裡驊說話時的那種類似於長輩的諄諄教誨,此刻聽到大秦左更對他詢問後,顧道遠便連忙恭聲回道:
“介子大人曾遊歷四方,學識淵博,他所說的確實是實情。
左更大人請看,這車窗外的落櫻山地勢險峻,各處的道路都是像我們現在行走的峽谷一般。像這樣的天塹若是有一支兵馬守衛,則外敵想要攻入此處的難度堪比登天。
左更大人自然曉得那龍嶺地勢遠比這落櫻山脈還要險峻萬倍,所以蜀國自建國至今就從未受到過動搖國本的外敵入侵。
況且這四面環山之中,卻是千萬裡的沃野良田,因此蜀國自古以來就從來沒有因為生計困難而爆發過任何動盪。
蜀人安逸,是因為沒有外敵入寇,不會為衣食憂愁,所以介子大人才有此評價。
顧某也深以為然。”
顧道遠說完話後,轉眼向眺望遠方的樗裡驊望去,卻見那位新得子嗣故已蓄起了鬍鬚的年輕左更此時已是滿懷心事的模樣。
顧道遠並未出言再去打擾樗裡驊的思索,而是將目光看向了兩匹在崇山峻嶺中若隱若現的白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