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底穿越而來的顏色並非僅有金色,偶爾突生五彩斑斕,於伏羲八卦亭四周造出氣勢恢弘的八面“魔鏡”。
形如銅牆鐵壁,似如絢麗桌布,流光溢彩,嚴絲合縫,內幻外透,玄幻異常。
閃爍著斑斕之色,充徹著琉璃之光。
不同位面的“魔鏡”均有特定之色,經外部氣流擾動,於鏡面上形成上下幻動,色彩豔麗的動態景觀。
彷彿冬日陽光下色彩絢爛,閃現斑斕粼光的肥皂泡。
美侖美奐。
然而玄妙之處不只這般。
八卦亭外“魔鏡”現,五顏六色“光影牆”,
亭中頂部宇宙儀,快速流轉現驚奇。
抬頭仰望,頭頂之水晶圓球(宇宙儀)已然快速流轉起來。
圓球流轉,亦如蒼茫宇宙斗轉星移,浩瀚洪荒六道輪迴。
圓球內部星光閃動,幻動之星光經內源強光照射,影射於亭內地面,為“陰陽兩儀伏羲八卦”披上華麗外衣,奏響共鳴之音。
至此,嗡嗡聲不絕於耳,幻動之形精彩絕倫。
八卦之神態愈發凝實,虛無之中好似多了些豐滿與聖潔。
那感覺,如同和煦的陽光普照大地,溫暖的春風拂過青翠柳枝,滋潤的清泉流過田間地頭,植物們開懷暢飲般地愉悅與歡鬧。
此刻,張天賜正立於八卦之中,站於陰陽兩魚魚眼之上。
剎那間,伏羲八卦上霞光陡然升起,如同激盪之音波,跳躍之音符,歡呼雀躍著。
片刻後,動態之霞光圍繞著八卦圖形和張天賜的形體,順時針方向沿卦位旋轉起來。
流轉之星光每接觸一卦位,輕撫卦上爻辭,都會激發出歡騰的金光,釋放出跳躍的光芒。
並從爻辭內部傳出獨有的聲響。
如伯牙撫琴,高漸離擊築,師涓行鼓,孔夫子吟唱。
靜聽細思,又好似一細長銅棒,輕敲盛水的瓷碗(缸)。
敲擊的力度,和不同水位的共鳴之音清脆又響亮,空靈而動聽。
八個卦,八個音,隨著勻速流轉的光影挨個兒,秩序井然地響起,像一段神奇的音樂,令聽者安神而舒逸。
妙哉!
輕玲幽鳴之音,經四周絢麗多彩的光影牆反射,在八卦亭內迴旋震盪。
重疊而相互交融,蝶化成優美之色,如水**融,如魚水之娛。混合凝實之後,形成了一段曲折悠揚,動聽迴旋的仙界瑤音。
令站在魚眼之上的張天賜頓感身心沉浮,胸中震盪,心寬體胖,氣定而神閒。
不由自主地從身形內部向外釋放出一股正能量。
將腦中,心中,體中所有的不如意,不滿,不開心,不舒服,抱怨,憤怒,恐懼,幽怨,害怕,不自信等等各種負面能量,統統拋灑出去。
那些個被拋而出的負面能量在仙音作用之下,經跳動樂符地感染,被激盪得粉碎,慢慢變得無形,無影,消失得無影無蹤。
從外界看,張天賜身上不斷冒出絲絲縷縷灰黑色煙霧,未經凝聚,頃刻間又被幻動的空間稀釋,擊碎,故而慢慢消散!
半柱香之後,他身體好似被透析過一樣,再無任何負面包袱,再無任何汙染之色,純淨異常,金光閃閃,包裹著玲瓏的光芒。
深呼一口氣,炫彩的光影牆瞬間撤去。
伏羲八卦亭周邊當即恢復為空無,迴歸為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