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一路打到武興國京城,幾乎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但,也正是他們的此舉,讓甯焽、甯昤等一眾人,都猜到誣陷樂正康之事,十有八九與魏國有關。
於是,從焜昱國傳來了傳言:
現已查清,魏國心懷叵測,誣陷焜昱國忠臣,挑撥與舊昊國的關係,樂正康和施劭都是被誣陷的,焜昱國不冤枉一個好人,但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惡人!
還有激起武興國民眾的說詞:
中秋節本是萬家團圓之際,可是,魏國卻在這樣團圓的節日裡,發動戰爭,製造生離死別,讓武興國民眾們飽受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的痛苦!其心險惡、卑鄙!
本來武興國剛到手,就有著各種不穩定,宇文泰還沒捋順,接連傳來這兩個傳言,特別是第二條,直接激起了武興國各方暴亂。
魏國不是趁人之危嗎,焜昱國也會,而且,焜昱國並不像魏國,作戰前需要長時間的募兵,軍隊是現成的,唯一需要準備的,就是輜重。
樂正元揚言:
“魏國誣我家父,誣我國之棟樑,又讓武興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我此次親自領兵,向魏國討個公道!”
施嘏、施諄、施戩紛紛響應,也表示要親自帶兵參戰。
咳咳,雖然他們都知道這是甯昤的計,但,做戲要做全套,有始有終才能得人信服。
於是,樂正元為主將,施嘏、施諄、施戩為副將,帶兵向武興國而來。
武興國皇室楊氏,能跑掉的,幾乎都跑到了焜昱國。有些跑去了亂成一鍋的南梁,此時,“侯景之亂”已於去年平定,但,南梁已經到了強弩之末,陳霸先之勢,已經抬頭;有些則向魏國投降。
跑到焜昱國的,鄭戈和孟戈都安排人護送他們到了京城,不能讓他們在秦州一帶待著,秦州這裡離仇池國故地很近,而且仇池國一些領土,也被焜昱國佔領,這些皇室萬一哪天緩過神,振臂一呼,就有可能聚一幫原仇池國的民眾,到那時,就是給焜昱國找事呢,所以,把他們安排去京城,一個是離仇池故地遠,他們沒有聲望,再個,也是將他們集中看管起來,別哪天腦子一熱,就要復國什麼的。
在武興國,聽到焜昱國要來攻打魏國的訊息後,整個武興國都沸騰了,暴動變的更加瘋狂。
宇文護也沒想到會是整個局面,本來因為突然襲擊,將武興國拿下時,還沾沾自喜的,可,現在卻一點都喜不起來了,見了宇文泰,都恨不得把臉塞衣襟裡。
宇文泰倒是沒有責怪宇文護的意思,這樣的局面,也是他們沒料到的,積極準備著與焜昱國開戰。
楊忠說:
“武興國這裡是山谷地形,易守難攻,這次我們是佔了先手,又是趁中秋時節,才能輕易的將其攻破,不然,恐怕武興國一定能拖到焜昱國的援兵到。”
李昞點頭表示贊同:
“這次焜昱國攻來,我們只需防守好便好。”
達奚武攤開地圖,指著幾個險要之地:
“這些地方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我們可以在這裡做做文章,焜昱國就是再強,也過不了這些地方。”
王雄主動站了出來:
“我願領兵迎擊。”
侯莫陳崇也站了起來:
“我也願前往迎擊。”
最後,宇文泰、宇文護、獨孤信坐鎮都城,達奚武、赫連達、於謹、侯莫陳崇、王雄、趙貴,梯次防守在焜昱國來的方向上。
樂正元領兵,先到金城,與施諄匯合,又到秦州,羊舌煬給他們帶了準備的最後一批輜重,再到南邊關,與施戩匯合,三軍集合,向武興國進發。
他們所遇到的第一個關卡,便是武興國的關城。
“步步為營”這個詞,出自《三國演義》,但,在這個詞出來之前,古人的智慧中,已經有了其形態,就比如古代的城鎮建設,就是步步為營,退可守,進可攻,還能相互照應,一呼百應或許做不到,一呼四方應總是能做到的。
關城,又是一個國家的第一道防線,肯定會更加牢固,力求將入侵抵禦在國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