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路過的時候,看到了方長身邊那幾根大竹,過來詢價。
“十五文一根,這兩根小一些的十文一根。”
方長看到顧客上門,很有興致地說道。
聽到方長的報價,這個穿著粗布衣服的人什麼都沒說,只是走到竹竿前面,伸手將幾根竹竿依次檢查了下,嘟囔道:
“太新鮮了,沒烤沒晾,還得回家自己處理後才能用,費事啊。”
知道對方是想砍價,方長暗自笑了下,饒有興致地爭辯道:“這可是從山裡採的,我一路扛過來,光腳力就廢了不少,都是值的。”他拍了拍一根竹子,笑著說:“你看,周圍上哪裡去找這麼粗這麼直的竹子去?只有山裡才有。”
又沉默了下,對方明顯是接受了方長的說法,他繼續檢視這幾根竹子,明顯猶豫不決。似乎下定了決心,他對方長說道:
“再便宜點兒吧,十五文都能買半笸籮餅了,比市價貴太多。”
“老話說得好,‘寧買不值,不買吃食’,半笸籮餅幾頓就吃完了,但這竹竿無論在哪裡用,只要不是填進灶膛燒掉,都能用很久很久的。”方長回應道。
“再便宜點兒吧,再便宜點兒我就買。”似乎有些詞窮,對面人明顯不太擅長砍價,於是只能不斷重複這句話。
沒奈何,方長減了三文錢,十二文賣了兩根竹竿與他。
對方十分高興,仔細挑選了最粗大的兩根,繳納二十四文錢會了賬後,小心扛著慢慢回家去了,也不知道準備用它們來做甚麼。
看起來是個實誠人,換個伶俐的來,說不定能砍價到十文,還得讓方長饒上兩個筍。
終於開了張, 不過方長沒有什麼反應,還是那副悠閒地表情。
倒是旁邊賣瓷盆的攤主,出聲祝賀了下方長。就在剛剛那人買竹竿的時間裡,旁邊攤子又賣出去一大一小兩個瓷盆。
方長的攤子上雜物挺多,除了幾個筍頭之外,還有幾件自己做了用不上的工具,一匹舊蓑衣、四五個泛著青色的山果子、兩塊石頭、四五件形狀不規則的玻璃器、幾個舊板凳、十來本舊書、兩疊紙、一個玩具風車、四五個自己編的竹籃、一套準星有些磨損的手提秤,還有兩套方長自制的,帶火石火絨包的火鐮。
由於這裡東西豐富,漸漸地,有人會過來看上兩眼。
到了中午時分,賣盆子的攤主從懷裡取了夾鹹菜的餅,就著水壺裡的白開水來吃,而方長只是將攤子上面,本來作為商品的幾個果子吃掉了,畢竟他下山之前,已經吃了頓早午餐統合在一起的飯食,便是普通人也不會餓。
中午天熱人少,連周圍的小孩子們回家吃飯後,都不再出來玩耍。但是有路過的壯漢,看到方長這裡筍子新鮮誘人,猶豫了下包圓買走,並買了個竹籃裝著買到的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