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村子的人零散待在谷中,手足無措,附近不遠處,原本修葺的比任何一家屋子都好的廟宇,變成了廢墟癱在地上。
“咋回事兒?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看到這幅罕見情形,他們急切地問村人。
村民們七嘴八舌的回答道:
“誰也不知道咋回事兒,似乎是打了幾個晴天霹靂,出門就發現幾座廟都塌了。剛剛有人清理了下,裡面神像俱都粉碎,完全看不出形狀。倒是檁木磚瓦大都完好,也不知道怎麼就忽然塌了,而且是一齊倒塌。”
青壯們也有些手足無措,站在原地不知道怎麼處理。
這時候,幾個村民忽然發現旁邊,多出了一位白衣負劍的陌生人。
人多膽氣壯,有人直接出聲問道:
“客人從哪裡來,找誰?”
陌生人的外貌和氣質,和這多塵且破舊的山村,並不搭調。有那經常進城,見識比周圍人多一些的,在心裡感嘆這人就像畫裡走下來的一樣。
聽到問話,對方指著旁邊廢墟,輕輕一笑,令周圍人如沐春風:
“不用太擔憂,這是好事兒。”
“從這裡往南偏西一點,走十二里,在那處遍佈松柏的山坳裡,石壁上有個山神廟。得空的話去尋找到拜一拜,上幾炷香,無需什麼供品,山神自能保佑一方平安。”
周圍人驚疑不定,互相交換眼神,也沒人搭話。
倒是方長說完話後,瀟灑地一轉身,便朝遠處走去,就在山民們眼前,驟然消失不見。
“沒——沒沒沒了!”
“人呢??”
村民們瞬間鼓譟起來,引得剛剛沒有注意此處的人,也紛紛轉過頭來。剛剛見證了此事的,更是立刻開始添油加醋跟別人說,尤其是陌生人剛剛撂下的那句話。
很快,大家都信了。
有那年紀頗大的老者撫著鬍鬚說道:“當年有過傳言,附近確實有個山神廟,不過大家都沒見到,也沒人去找,都忙著祭拜這些黃花神五石神。沒想到今天終於知道了地方,看來這些廟倒塌,也是山神手筆。”
大家議論紛紛,都表示事不宜遲,明天一早就籌備出發,去尋山神廟。
還有人建議,將倒塌廟宇中那些磚瓦梁木帶上一些,若是山神廟有損壞處,就給修葺下,以取悅神靈。
更有村民感嘆道:“剛剛那就是山神本人吧?”
周圍人皆點頭贊同。
一箇中年人說道:“必然是山神本人,剛剛出來說上兩句,而後突然消失的情況,就像話本里的故事一樣。”
“可惜我進城次數不夠還沒怎麼學會,不然也想去城裡當個說書先生,到處講給人聽。”
大家恥笑道:“你又不識字,怎麼編故事?就算你突然開了竅,那些說書先生編出來故事也是行會和師門的,個個要交份子,窮困潦倒,走那條路你是要餓死全家人麼。”
中年人不忿,爭辯了幾句,還是敗下陣來。
有老者換了個話題:“但剛剛那真是神仙氣度,是山神本人沒跑了,以後咱們等豐年有了餘錢,可以考慮給山神塑個像,就照著剛剛那樣子。”
周圍人繼續點頭贊同。
倒是不遠處,開啟了“相逢何必曾相識”效果,正自在離開,還沒走遠的方長,聽得腳步一頓。
然後他搖搖頭,繼續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