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修復區域專門有這麼一個房間,放置的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文物,有的是從來沒有對外展覽過的東西,有一些是不能被普通人看到的東西,有的是太過於脆弱不能在強光下展覽,還有一些是和那汝瓷一樣是尚未修復的珍貴物品。
這個房間對於整個山水博物館都是最核心的所在,並不是一般人能走進去的。
“早就聽說在山水博物館最早建成展覽的時候,曾經展出過一副唐朝大詩人李青蓮的真跡手稿,但僅僅展出了半個月就收回了,應該也放在這裡面吧。”
剛走進這重要的房間,孫寒承就略帶期盼的朝著黃一石問道。
黃一石一愣,因為李青蓮手稿真跡確實在剛開館的時候展出過,但卻並是他們博物館的藏品,是當時沈家老館長託關係找人借來的,是為了開館的時候為山水博物館多吸引一些眼球,但也僅僅展出了半個月就因為某種原因收回了。
那件事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以孫寒承的年紀,那時候應該也不過錯十來歲怎麼可能記得這件事呢。
“曾經確實展出過,但是那幅畫僅僅是我們山水博物館的老館長找好友借來的,早已經歸還,老頭我也僅僅是當時瞻仰過而已,從那之後也是從來都沒有見過。”
孫寒承點點頭,心中稍稍有些失落,傳言唐朝大詩人李青蓮罕有傳世的真跡,只有一副《上陽臺帖》被人所熟知,很少人知道這山水博物館曾經展出過另外一件真跡。
原本以為是山水博物館的藏品,但此時知道真相當真是讓他有些失落,現在已經沒有人知道落於哪位大收藏家之手了,下一次面世還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呢。
這件事原本孫寒承是當然不知道的,都是在他那死去的師傅江城子口中得知,對於上一輩的恩怨孫寒承知道的並不多,但是從江城子口中一些蛛絲馬跡中可以知道,江城子和沈氏集團應該非常熟悉。
這房間裡面的燈光昏暗,顯然是為了照顧裡面的一些特殊文物,環顧一週文物當真是不少,有字畫,有瓷器,有絲織品,有書籍,但是多數都是一些殘破的東西,應該是修復難度極大又怕損傷文物所以一直擱淺。
黃一石介紹道:“這些東西多數都已經參加過展覽,一小半還沒有展覽過的,因為價值珍貴所以為了防止再次損壞就存放於這個房間之中。”
這時候沈夢已經快步走到了其中一個桌子旁邊,朝著孫寒承說道:“在這裡。”
孫寒承朝著沈夢的位置走了過去,就看到在桌子上的特殊透明容器之中放著一些瓷器殘片。
和之前黃一石說的一樣,瓷器整體上是天青釉色,上有汝窯標誌性的開片,按照孫寒承的經驗,破損之前應該是一件大盤,只可惜破損比較嚴重,一般人估計看到都會頭疼。
等孫寒承看了幾分鐘之後,沈夢才問道:“怎麼樣,孫先生,可以修復嗎?”
孫寒承依舊看著眼前的東西,並沒有看沈夢,隨口問道:“你想修復成什麼樣?”
沈夢笑道:“你說呢,我要是修成博物館展覽的樣子,還用得著你嗎,找你修復當然是修成破損之前的樣子,修舊如舊還不能看出破損過。”
瓷器修復分為很多種,其中以博物館展覽修復是最簡單的,只要將東西拼湊出來,缺少的地方用石膏補全就可以了,不用管瓷器上面的破損痕跡和殘缺部分,只為了給人展示這瓷器之前的大體樣貌。
最難做的就是沈夢要求的這種,修舊如舊的同時還不能讓人看出有修復過的痕跡,難度極大,尤其還是這種八九百年前的東西,隨便一個不小心就會對文物產證破壞,那真是得不償失了。
孫寒承想了一下說道:“可以,不過時間上有點緊。”
聽到準確的答案沈夢臉色輕鬆了不少,要是孫寒承說不能修復那就難辦了。
“我找人全力的配合你,我們博物館的東西也都是比較全的,需要什麼東西他們都會給你解決。”
孫寒承笑著說道:“好吧。”
聽到孫寒承答應,沈夢喜上眉梢,說道:“那太好了,那麼這件天青釉的汝窯大盤就拜託給先生了。”
孫寒承還沒有說話,就聽到有人打斷了他們的談話。
“大小姐請慎重,如此重要的事情怎麼能這麼草率的就交給一個來歷不明的小子呢。”
孫寒承朝著那說話的聲音看去,就看到不知道什麼時候這房間裡面已經多了兩個人,其中一個穿了一身黑色的大褂,國字臉,三角眼睛露出一絲兇光,顯然平時也是那種不多言笑的人。
另外一個是一個帶著金絲眼鏡的人,年紀和旁邊人相仿,但是卻多了一絲文氣,顯然是和文物長期呆在一起而產生的一股子特殊的文化氣質,但是看向孫寒承的時候眼神中帶著一絲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