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異的靈魂,是個成年人。
也許他在很長時間之內,都以一個孩童的面目出現。
突然讓自己多了一個爹,這件事對於他而言,也是一個不好接受的事。
老張也就罷了,畢竟自己魂穿大明,他是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父親。
被皇帝認為義子,這件事並不值得張異高興。
他明白,當皇帝想要透過這個名分去拘束自己的時候,意味著老朱看到了他的重要性,然後期望繫結更多。
當然,成為朱元璋的兒子,也不會沒有好處。
老朱將他帶到朱家的祠堂,意思很明顯。
張異是次子,在他的主動放棄之下,也不會繼承龍虎山的衣缽。
華夏的宗法制度,長子嚴格上來說,才是張家真正的兒子。
那麼,張異這個次子,理論上是沒那麼重要的。
朱元璋將他帶到這裡,表明了他收張異為義子,和其他人不同。
不但和平安不同,恐怕和沐英都有不同。
沐英小時候叫朱英,可長大之後,朱元璋卻陸續讓包括他和其他義子改回父母的姓。
從好的地方說,是老朱體恤這些人,讓他們尋根問祖。
但這件事,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解讀,也是老朱在提醒他們君臣有別。
以前他不是皇帝的時候,大家都可以姓朱,而等他成了皇帝。
親兒子和乾兒子,自然會有分別。
朱元璋想要收自己為兒子,是放棄到而行,是期望他能跟著老朱姓朱。
朱異?
這破天的富貴從天而降,換成其他人恐怕早就欣喜若狂。
張異卻滿是苦笑,從內心而言,他抗拒這個想法。
從君臣相認之後,老朱在徹底掌控自己方面,充滿執念。
讓自己成為宰相不成,又想要用父子關係將自己繫結碼?
他無奈,老朱的性格,確實不好辦。
朱元璋不可謂不誠意,能成為【朱異】的話,他的前程肯定不可限量。
不說其他,封一個親王,也許都有可能。
但是,張異還是下不了這個決心,所以遲遲不回應。
老朱在盯著他,而其他人也盯著張異。
追隨皇帝身後的侍衛和太監,都不理解張異為什麼猶豫?
這可是別人求不到的富貴呀。
他們中許多人,跟了皇帝那麼多年,都沒見過老朱如此對待一個人。
張異最終嘆了一口氣,道:
“陛下,此事等我爹……”
拒絕是不好拒絕的,但是能拖……
張異搬出老張,其他人也理解了。
張正常的病,誰都能看得出來。
原來國師大人猶豫,是因為不想讓父親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