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低估了這次襲擊膠州的倭寇了,關是上船和原本留守的倭寇,不下兩千人……
留在岸邊的,也不少於一千……
還有那些留在路上,被我軍俘虜的!
這次來的人,不會低於七千人。”
七千人!
凌說說出這個數字的時候,眾人倒吸一口氣。
莫看中原的北伐戰爭,動輒十幾幾十萬人。
面對大都,太原這種軍事重鎮,確實需要人數去堆出一個勝利。
如果只是劫掠,如果只是面對腹地的城池。
七千人,可以把山東很多地方,好好的洗劫一遍。
“可惜了,終究還是跑了兩三千人,但不管如何,這次算得上大捷!
好好給我記錄下來,回頭給陛下參考!
記住,陛下要求咱們有什麼說什麼,切記用華麗的辭藻和廢話去搪塞陛下!
這是我們檢校的本分!”
凌說帶來的許多人,都是負責記錄的文書。
作為大明最貼近皇帝的情報部門,他們的工作方式也和其他人不一樣。
不少人拿出來的筆是硬筆,在紙上飛速的記錄現場的一切,他們的記錄方式,也是朱元璋和朱標在長期和張異聊天的時候總結出來的板式。
拒絕廢話,且多人去記錄同一件事。
將真相儘可能的還原,是皇帝讓檢校成為自己耳目的意義。
就在眾人可惜還有幾千倭寇跑掉的時候。
突然有檢校大喊:
“凌大人,您看……”
順著對方指去的方向,岸上苟延殘喘的浪人和明軍也發現了。
就在那些海盜退走的後方,一支船隊出現。
為首的大船,上邊飄著大明的軍旗。
還有一副玄武字樣的旗幟,表明著他們的身份。
“是我大明的軍隊!”
凌說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似乎再次燥熱起來。
他失去上位者的鎮定,帶著顫音驚呼道。
“是我大明軍!”
“我大明水軍!”
岸上的人,從明軍,倭寇,到還殘存下來的百姓,紛紛驚叫。
那些已經跑到海上的倭寇,也發現了這支埋伏的船隊。
“射!”
玄武軍的主船上,是章溢之子章存道。
在他一聲令下,那些早就準備好的,帶著火油的箭矢飛向倭寇的船隻。
倭寇們劫後餘生的喜悅,瞬間被驚恐替代,他們在岸上被埋伏他們理解,為什麼海上也會出現明軍的隊伍。
猝不及防之下,許多倭寇和海盜還沒來得及反應,就死在第一波箭雨之下。
其他人想到要轉向的時候,大明的軍船已經靠近。
倭寇的船,大多是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