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完婚又在東江呆了一陣子,陳平江馬不停蹄的趕回了滬上。
5月6日也就是明天,華興國際位於滬上的300毫米(12英寸)晶圓廠暨設計服務中心將正式奠基開工。
在此之前,華芯國際已經獲得了滬上臨浦經濟開發區橋林片土地的使用權,期限。產房建設一應審批手續全部走綠色通道在最短時間內完成。
該專案投資總額約為487億元人民幣,共分為兩期,一期專案預計2013年上半年完工,投資214億元。
華芯國際滬上一期專案佔據了24萬平方米,其中其中包含了FAB3P1生產廠房及配套建築、構築物等,共計4887根基礎樁。
公司主要運營製造12英寸積體電路圓片、積體電路封裝系列;技術檢測;與積體電路有關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設計服務業務,一期工廠建成後預計每月可實現8萬片12英寸晶圓產能。
所謂的12英寸和8英寸具體區別在於:12英寸晶圓可以容納更多的電路圖案,適合生產更大規模的積體電路。
此外,12英寸晶圓通常用於需要高效能的邏輯晶片(如CPU、PU等)和儲存晶片(如DRAM、AD等),這些產品通常應用於高效能運算和個人電子裝置。而8英寸晶圓則多用於製造較為低端的晶片,如物聯網、汽車電子、部分顯示卡等,這些應用對成本和效能的要求相對較低。
應用領域方面。12英寸晶圓主要用於生產高效能的計算和個人電子裝置所需的高階晶片。而8英寸晶圓則更多地應用於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物聯網等對成本和效能要求不那麼高的領域。
說白了,12英寸比8英寸更牛逼。
類似45晶片都是12英寸的晶圓廠生產出來的。
張汝京、梁孟松兩人作為聯席CEO,也都趕了過來。
一見到陳平江,就面帶笑意的感慨:“速度很快啊。”
陳平江點點頭道:“不快不行啊。”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張老去了一趟美國,梁老則在臺島轉了轉。
張汝京道:“我這邊大概聯絡了有兩百來號人,絕大部分都沒問題,他們將在近期遞交辭呈,辭職後休息一段時間,工廠初步可以運轉了,他們就會過來。”
梁孟松也點頭:“我這邊六十也都確定了,都是之前的同事朋友,還有我的學生。我和張老估計了一下,後續應該還能再帶來100。”
陳平江滿臉喜意,家有一老勝過一寶。
這二位沒想到在短短的一個半月內,就能撈到這麼,可想而知,威望之高
“張忠謀很快就會知道了吧?”陳平江問。
張老道:“我們出現在這裡,自然不怕他知道。他就算知道也沒用,我們眼下什麼產品都沒有,他想告也告不了,除非我們正式投產,而且產能擴張很快,威脅到了臺積電的利益,他才會告我們,而且是必然。”
梁老開玩笑的問陳平江:“怕不怕?工廠還沒建,就被人盯上了。”
陳平江嗤笑一聲:“怕?怕什麼。敢做晶片我就想到過有這麼一天。”
正如陳平江所言,根本沒在怕的。
就算不被臺積電盯上,再過10年也會被老美政府盯上,所以有什麼區別嗎?
而如果能夠在不斷的制裁打壓中,研發出自己的專利,臺積電那邊也就不足為慮。
至於老美政府那邊伸頭縮頭都會有這一刀,陳平江眼下要做的就是和時間賽跑。
臺積電之前在美國起訴中芯國際,稱其侵犯專利權。只要陳平江不把晶片往美國賣,他就暫時不怕。
而在國內打官司,指不定誰輸誰贏呢。
到時候有的扯皮。
如果有人問,為什麼一定要侵犯臺積電的專利呢?
很簡單,路就在那,被人設了關卡。
想要過去就得交買路錢,而臺積電還不是一般的路匪,即便交錢他都不會會把專利授權給你。
畢竟人家就靠這玩意吃飯的,他當然不希望有別的競爭對手。
MB之所以願意和中芯合作,完全是因為晶片製造這塊他們幹不過了,與其留著不如賣點錢罷了。
如果想過去的話,只能偷偷用他的專利,查到之後就扯皮唄。
只有自己研發出新的技術,和對方置換專利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制裁的大棒終究一天落下來,這玩意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陳平江能做的就是在制裁前積攢足夠的本錢,像華為一樣,依然能夠很健康的活下來。
這才是最理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