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陳平江不要緊,找其他高管做做思想工作也是好的嘛!
陳平江起初看到東江方面來人時,還客客氣氣的招待。
面對對方的不斷做工作,一口咬死,再考慮考慮。
他都答應人家滬上了,畢竟人家前後做了不少工作,關鍵在於找來了張汝京和梁孟松啊。
陳平江也不好食言。
況且,滬上的地理位置更好點,產業配套也更佳。
到了第三天的時候,東江帶頭的副市長見遲遲搞不定,一急之下賴著不走了,陳平江去哪他們跟著去哪。
給陳平江磨的頭皮發麻,又不好發作,人家怎麼說也是父母官。
訊息很快傳入了滬上經貿委和招商局相關領導的耳朵裡。
層層上報後。
雙方隨即開始了一場搶人大戰。
“你們滬上非常不道德,陳總的其他產業都在我們東江,本來也是最先考慮在東江設廠,你們居然半道截胡?”
“你們東江才不道德呢?企業家不是你們的私人寵物,還能拴在褲腰帶上呢?人家想在哪裡投資就在哪裡投資,你管得著嗎你?”
“你還好意思說?如果不是你們使用小伎倆挖人,陳總怎麼會考慮你們滬上?”
“呵呵,那我倒要問問你為華芯的籌備做過什麼?沒有,什麼都沒有!是我們滬上從頭跑到尾。哦,你們現在知道來摘桃子了?”
“我……我跟你說不通,我會向上級彙報。”
“那你麻煩快點!”
陳平江看著一幫四五十歲的老大哥,起初還想講道理,後來發現道理講不通,隨即爭的面紅耳赤。
最後,陳平江干脆一個人躲到隔壁小會議室去了,讓他們吵去。
反正自己沒必要做壞人。
因為東江方面也不敢遷怒他,所以只得找滬上的麻煩。
就這樣,兩邊的人活生生吵了兩天,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各自回家搬救兵了。
兩邊為何爭的這麼兇呢?
要說也不過是一家公司嘛!
這就要看看後來的特斯拉入華有多搶手了。
當時傳聞多個城市在爭奪特斯拉落地,其中最有機會的是滬上和廣州。
最絕的是,當時政策上對引進純外資的電動汽車生產廠也有一定的限制,結果在上層部門審批後,特斯拉一天時間就辦理完註冊手續,這還是國內第一家獨資的外國車企。
咱就說滬上為了特斯拉有多拼吧。
連造個車的特斯拉都這樣了,何況做為高新科技,更是國內短板的晶片產業了。
這背後不僅僅是稅後、就業之類的小事。
更是推動產業鏈集聚,帶動地區經濟,打造城市名片的大事。
再舉個例子,16年,臺積電進入大陸。龍頭企業的引領使得積體電路企業加速在南京的江北新區聚集,華大半導體、展訊通訊、中星微電子等晶片設計領域國內排名前十的企業已有半數落戶江北新區。
到後來,江北新區集聚的積體電路相關企業超過400家,包括臺積電、ARM、Sop、Cadece、晶門科技、華大九天等國內外頂尖的積體電路設計公司以及P、EDA工具供應商,涵蓋晶片設計、晶圓製造、晶片封裝及成品測試、專用材料與裝置、終端製造等產業鏈上下游全部環節,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積體電路產業服務體系。
新區在短短三年左右時間裡,集聚上下游企業&bp;360餘家。
一條產業對於一個城市而言,太重要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