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數元之前,大約有數十萬年作為界斷,彼時天地間還尚以妖族為尊。
下界四域之中,妖族佔有仙凡、萬道與金藏三域。
那個時候,這三域有一個統一的名稱,稱為妖界,而魔羅域,稱為魔界。
當時其他的天地生靈,包括人族在內,在妖界與魔界的地位都極其低下,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妖魔兩族,乃是以其他生靈為食的。
不過會元演變之間,人族英雄輩出,從萬道域開始,以諸子百家為首,開天地大道,教化眾生,使得原始的妖族逐漸退出萬道域中。
但是,聖天域中,妖族依然強勢,只因妖族有聖人,而其他族群,卻是連仙境修士都少有,除了極個別天賦異稟或天生通靈的,基本上到元仙地步,也就終止。
在漫長歲月之中,妖族大聖雖因為天地大道的隔斷,奈何不得萬道域中的人族,但是人族一旦飛昇至聖天域,還是難逃被奴役的命運。
所以當時有一說,飛昇不是開始,而是終結。
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
天地之間,自有致力於普化天下的修者所在。
但那人並不是人族之人,而是一名先天源炁所演化的生靈,後人大多稱其為太鴻。
太鴻不僅憑藉一身絕頂修為,登臨聖人之境,甚至廣收天下門徒,不論異獸妖禽,不論先天生靈亦或是如人族這般後天演化的生命,只要是求學,那便可以拜入門下。
一時間,太鴻門庭足以媲美數個妖族聖人的勢力,遑論只有一名聖人的魔族勢力。
彼時妖魔之間還在內鬥,眼見太鴻崛起,再想打壓,卻是發現其境界居然穩壓它們所有人一頭。
隨後,大約在第二元結束之時,一場名為混元劫的大劫,席捲整個太元界。
此劫之中,天地源炁開始分化,對源炁質量要求最高的妖族,最先不適應環境的變化,以至於有一名妖族聖人,因為長時間攫取下界源炁,導致境界大幅跌落。
如此劇變,反倒是給太鴻門庭一次莫大機緣,在那一會元的交替之中,無數紛爭肆起。
直到第三元第一會的中期,歷時數千年的爭鬥,終於是以太鴻一方勝出,作為結局而結束。
妖族一共五名聖人,包括自行跌落境界的聖人在內,全部被太鴻或斬殺或封印,至此妖族氣運大落,原本包含三域的妖界,直接縮減至只有金藏域一域。
隨後便是人族所熟知的發展方向,諸子百家在仙凡域和萬道域中蓬勃發展,而上界之中,無數人族修士,也逐步攀登高峰,成為太鴻之下一眾準聖。
其中最為著名的自然是人族三皇,道門三清,儒家至聖,墨家鉅子等人。
不過其後的封神大劫,使得聖天域格局大變。
首先是太鴻超脫,引發封神劫起。
劫難之中,魔族唯一聖人,血雲老祖被太鴻門庭一眾準聖圍殺,引得天地亂象漸起,魔族氣運凋敝,至今魔羅一族仍未有聖人出世。
隨後道門崛起,三清同時登臨聖人境界,引得八方來拜,但三清又互有傳承,一時間為繼承太鴻正統,將聖天域徹底擾得大亂。
並且在此之間,三清超脫人身,除去太清之外,不再與人族有所掛礙,人族三皇為保人族氣運,陸續成聖,但盡數隱去行蹤,直接人族眾生結為一體,除非人族有滅族劫難,不然終生不顯本身。
此外妖族女媧,因與人族泰皇伏羲有所情結,並對人族有再塑之德,其後藉助妖族與人族兩方氣運,也入得聖人之位,勉強保得妖族不在封神劫中凋亡。
而諸子百家之中的至聖先師與墨家鉅子,則是受三皇所託,遠離三清之間的紛爭,在聖天域一隅,協力保護人族,平安度過封神劫難。
不過由於封神劫中,以三清為首的道門勢力,引發劫難的根本,就是為了進一步擴大自身在聖天域之中的影響力,所以才聯手創立天庭,挑起殺劫,只為將無數大能修士吸收入天庭之中。
三清為保證天庭的順利進行,與佛門修士暗中交易,以分而立之作為條件,換取佛門不插手封神劫難。
然而當天庭建立,人族三皇隱退,百家聖人勢弱,三清道門逐步走向鼎盛之時,佛門卻是暗度陳倉,將封神劫難的殺孽,由一人承擔,藉此換取天地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