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安泰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陳章所率領的蠻軍將整個安泰縣再度的按照老一套的套路,清洗了一遍,各大達官貴人貪官汙吏,地主豪紳,地痞流氓全部都被抓了起來開起公審大會。
一時之間整個安泰縣到處都是叫好之聲,並且把各個欠款全部都燒得個一乾二淨,更加加深了安泰縣百姓們的歡喜雀躍。這反而引起了陸勇等人的不滿。
看著蠻軍在安泰縣的地位越來越高,他們作為煤礦礦工,實際上的安泰縣掌權人卻是心裡憂愁,害怕到時候蠻軍賴在這裡不走了,反倒把他們給吞下去,隔三差五的過來噓寒問暖,詢問程序。
.在得知陳章等人即將離開後,更是歡喜雀躍,直到陳章等人離開了安泰縣。陸勇等人這才徹底地放鬆了心,然後他們接管了安泰縣,開始按照既定流程運作
一個個原本是礦工的礦工頭頭等人穿起了官服,有一些穿起了衙役服飾,開始耀武揚威。
當然相比較以前的官老爺和衙役來說,這些礦工畢竟是苦人出身,多多少少都還有一些收斂。
而同時陸勇等人也開始撰寫起了捷報向著上面開始進行彙報
以其等待著官府發現異常,以叛亂將他們論處,倒不如自己首先寫出一份捷報交給知知府。
這捷報也很簡單,就是流寇攻擊了安泰縣,殺死了安泰縣的縣令,礦工陸勇等人在知縣老爺的號召之下,奮勇殺敵,擊退了流寇,暫時穩住安泰縣,在安泰縣縣城之職位。
這幅公文自然也加上了公章,公章的東西知縣死掉後在衙門中早就已經找得,直接地蓋上去了,送往了知府。一套下來行雲流水。
原本陸勇等人還有一些擔憂,會不會上當,卻沒想到這個公文上去之後,東山州的知府略微地檢視了一下,根本沒什麼理會,大罵一聲流寇該死,直接一道任命下來,任命陸勇為安泰縣的知縣,暫代安泰縣的事宜,並且對他們奮勇殺敵擊殺流寇的行為表現了表彰。
一時之間,陸勇等人歡喜雀躍,脫下了普通衣服成了官老爺。
而知府也同樣不甘示弱,他深知如今大昌帝國兵荒馬亂,就連京城都被流寇所圍攻,一旦他治下發現了流寇,而且還殺死了知縣,這是一大失職。
可現在?安泰縣的礦工竟然將流寇給擊退了,這可是一件大功一件
瞬間,筆鋒一轉,稍微潤色一下,一道捷報發到了京城。
意思也很簡單,就是流寇攻打安泰縣,知縣號召全體安泰縣民奮勇殺敵,安泰縣令視死如歸,鎮守城牆,最終被流寇所殺。但知縣視死如歸,激起了安泰縣全體民眾的反抗之心。
陸勇更是攜帶上千礦工加入戰鬥之中一舉擊潰流寇,保護好安泰縣,可以說此乃大功一件!
遠在京城的皇帝以及太后此刻正被流寇給圍城,但是即便是這樣,也有一些的捷報透過飛鴿傳書傳入到了京城之中。
收到訊息的太后和皇帝龍顏大悅,在如今這危急情況之下,安泰縣的陸勇等人忠心愛國擊殺流寇,此乃可用之事,順便給予其嘉獎。
在京城被流寇所為圍之際,竟然有百姓自發地組織起來擊殺流寇,保護縣城,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他們是天命所歸,說明他這太后即便垂簾聽政也沒有引起不滿。
最重要的是附上來的還有爐子和蜂窩煤的製作圖。
據這東西製作成功就能夠解救萬民於寒冬之中,讓很多普通的平民百姓在冬天也能夠取暖,不會被凍死。
這東西更是讓太后容顏大悅,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知道這東西的作用。
不說別的,穩定民心絕對沒有問題。
這蜂窩煤和爐子一出,太后的地位將會在朝堂上水漲船高,誰也不會說她垂簾聽政,獨掌權柄。
可以說,只等流寇解決掉,托塔天王撤退他,就可以將這蜂窩煤以及爐子昭告天下,到那時她甚至可以在整個民間享有著第一太后之美譽。
到那時,誰也不敢再說她貪戀權勢,。
因此對這陸勇相當的滿意,大手一揮,又是一頓嘉獎,
可以說陸等陸勇收到訊息的時候,他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知縣,而且還在太后的那裡掛上了號,一時之間風光無限,光宗耀祖。
而得到捷報的葉天看到這則朝廷公告,只是冷冷地哼了幾聲,將其撕成了粉碎。
另一邊,陳章帶著200多名的蠻軍已經撤出了安泰縣。
在他撤出安泰城之時,安泰城的百姓們還出門迎接歡送,甚至有人進行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