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傳來一些聲響。
最近含涼宮又熱鬧起來,一些自以為聰明,有所領悟的小太監、小宮女,開始進入含涼宮,在李平安眼前活動,做一些服侍他的工作。
即便是再看到李平安發狂舞劍,也只是躲得遠遠的不靠近,卻不再被嚇跑。
李平安的起初目的似乎透過一番發瘋,稍稍達到了一點點。至少,作為一個皇帝,他稍微活出了點皇帝的樣子。
而不是如同一個被打入冷宮的妃子,又或者因為造反失敗的王爺,被圈養在宮內,發不出任何屬於自己的聲音。
五位顧命大臣權勢之大,當首推大學士孫朝棟,滿朝文臣,過半是他的門生舊吏。
聽說孫朝棟上次過大壽,卻有人謠言,將之稱為‘小朝會’,來的文武百官,比李平安在末央宮上朝還全。
不過孫朝棟現在已經年過六旬,假如這個世界沒有修習什麼養壽長生的手段,那麼就沒幾年好活。
天盛一朝有祖制,為官者不可年過九十。原本也不是不能破例,但是他風頭太足,勢力太強。
算是其他人的眼中釘,老而不死是為賊,其他人不安心。但凡找到破綻,定會群起而攻之。
“所以對於孫朝棟而言,現在最緊要的是培養繼承人,完整的繼承他的權勢。這個時候,他必須維穩,所有的不安定因素,都會在他的眼裡既放大,又縮小。”
“他會用相對激烈的態度去處理他認為不穩定的事情,卻又在明面上不動聲色,甚至將一切的風浪撫平。”
“所以···他不會來找我,只會想辦法,全部斬斷我培養生出的那些脆弱的爪牙。”
“他是最支援我繼續為帝的人,卻也是我掌權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李平安的這番長篇大論,像是一種囈語,說給那些大殿之內外,豎起耳朵的太監、宮女、侍衛們聽的。
他們有心想往上爬,卻苦於沒有方向,猶如無頭蒼蠅。李平安現在的一番話,就無疑是指路明燈。
殊不知,李平安對孫朝棟乃至諸位顧命大臣,以及更多朝廷官員的瞭解,都原本源於他們。
只是李平安總結、推斷出了他們所不知道,不明白的深意,而他們卻只執迷於一些虛假的表象。
比如感慨孫朝棟過壽被稱為‘小朝會’的風光,卻完全沒有看到,在這風光下面,隱藏起來的兇險和危機。
“就下來就是作為太保的陳道前,為官清廉,忠義果敢而揚名,年不過四十五歲,便被先帝看重,最後更選為顧命大臣,官居一品。”
李平安自言自語道,而殿內殿外卻已經豎起了許多耳朵。甚至一些無心投靠他的宮人,也都因為好奇,聽聞了有人傳言天子正在評價顧命大臣,而聞風而來,悄悄躲在牆角偷聽。
“但是此人雖忠,卻並未忠於一家一國,而是忠於這天下的百姓。此時正值壯年,為官執政皆手腕鐵血,身邊也聚攏著一群有志之士,為的就是將這天盛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