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這傢伙是什麼意思,看不起我們是不是?”李慕白被小傢伙的舉動氣的有些懊惱。
我用手摸了摸小傢伙的腦袋,“告訴我,你為什麼要玉蟾閣裡的靈符?”
“主人、白玉蟾。”
小傢伙說話總是吞吞吐吐的,雖然它不能表達自己全部的意思,可我能猜到,玉蟾閣裡供奉的是白玉蟾祖師,小傢伙要的靈符肯定不是一般的靈符,必然是白玉蟾親手所畫的靈符。
可玉蟾閣是道教重地,是玉蟾宮最大的主殿,其內供奉的東西我們幾個外人是不可能碰到的。
“不然我們?”我抬頭看了看李慕白。
“不行,你想都別想,這玉蟾閣的東西他們不是我們能碰的。”
看李慕白態度堅決,我也不好繼續再說什麼,只好再另尋他法。
“要不我們先進去,看看這小傢伙看上的是什麼靈符,要是不太難我照著給它畫一個就是。”
“你照著給它畫一個?”李慕白滿臉茫然,顯然他低估了我對靈符之術的修行天賦。
“怎麼?你質疑我?”
“不,”李慕白搖了搖頭,“我並沒有質疑你,我只是單純的覺得你不行。”
說罷,李慕白買好單,我們轉身向玉蟾閣出發。
玉蟾閣很大,來往的香客也很多。才出齋堂就見幾個小道士匆匆忙忙的跑了過去,李慕白和我起先並沒有注意,倒是小傢伙躲在包裡探著頭四處觀望。
與很多道觀一樣,玉蟾閣前擺放著三個巨大的香爐,供遊客上香所用。兩側點有明火,做燃香用,道家的敬香與佛教不同。
道家的香分為八種:道香、德香、無為香、清靜香、自然香、妙洞真香、靈寶慧香、超三界香。
道家人做幽事道場時,也透過焚香攝召亡魂,有謂:“以此真香攝召請,當願亡者悉遙聞”。又謂:“一柱明香通訊去,五方童子引魂歸”。這些都是神鬼派的說法。
道家上香一般選三支香,不要斷香。點燃香時若起明火,可左右擺滅,但不能用口氣吹滅。拜香時要面對神像,雙手舉香與額相齊,躬身敬禮。
用左手上香,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間隔不過一寸寬,以表示“寸”心。上香畢,即行叩拜禮。
這些都是遠古道人每日必修的功課,時過境遷,而今世人焚香早已沒有這些繁瑣的工序,對鬼神的敬畏之心,也漸行漸遠。
修道之人明知鬼神存在卻又無力辯駁,在時代的大背景下,他們大多選擇閉口不言,於是就讓世人去猜疑。只有讓自己隱秘的存在著,這些東西才可以一直留傳下去。
人永遠都是好奇的,曾經的修道者修一身修為,如今的修道者更多是修一份心境,大無為的思想成為了如今宗教的主題。
佛、儒、道都講求皈依,無慾無求,很難說這種思想對與錯,但它一定是停留在社會價值觀以外的,沒有評判的標準也就不存在評判。
玄學的東西在來玉蟾宮後我才開始思考,很奇妙,它充滿矛盾,這和破案不同,它似乎不存在永遠的真相。
【註解一】:摘自葛長庚《水調歌頭.苦苦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