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也快到了栗子成熟的時候,遠遠的都能聞得到慄果子的清香。
葉弘博騎馬來了慄莊,望著一片片的慄樹林,眼中浮現出回憶之色……
這片慄樹林裡,本來有一泉眼,而泉眼的水蜿蜒曲折的滋養著這片慄樹林。後來為了取水方便,就在泉眼旁挖了一個大坑,泉眼的水流進坑了,就成了一個水塘。
葉弘博小時候被葉氏帶著來過一次慄莊,看慄樹林的慄果收成。因一時忙著莊子上的時,沒有注意到葉弘博已經離開了她,四處亂轉,新奇的跑著玩兒,結果就跑到了水塘。他人小膽大,沿著水塘跑……而水塘的邊上有的地方有一層溼滑的青苔,看著沒什麼事,但是一腳踩上去,稍不留神就會滑倒。他很不小心的踩了上去,而且還滑倒了,最後掉進了水塘中。
水塘沒有多深,一個大人下去的話,差不多到肩膀的位置。但是葉弘博才八歲多,不到九歲,身高可想而知,還不及大人的肩膀高,而他又不會游泳。當時他差點兒就死了,幸好當時在莊子上幹活兒的農工,聽到了他撲騰水的聲音,立刻趕了過來救下了他,總算倖免於溺亡。
葉氏知道後,很是後怕,立刻讓人把水塘給填了,至於泉眼的水,沒有管它,讓它順著慄樹林自流出去,最終匯入了玉春河,而沿路又滋養了不少的農田。
也是自那次溺水之後,葉弘博就像是開了竅一樣,開始喜歡讀書,不再調皮搗蛋的瞎玩兒,而且學業進步神速,氣質上也越來越有君子賢度。
有人說是水神保護了葉弘博,葉氏思來想去,也覺得肯定是有神明保佑了。於是她在泉眼旁蓋了一座廟,裡面供奉著一尊土地神。
葉氏每年都會來這裡拜一拜,甚至對周圍的村民也放開,讓他們也能來土地廟祭拜。漸漸的香火也竟然多了起來。葉氏又修橋鋪路,便於人行走。
現在正是農忙的時候,路上不時能看到有農民去土地廟,或是祭拜,或是歇腳喝口泉水解渴,也有就是在莊子裡幹活兒的。
一個扛著鋤頭的老農,經過葉弘博,看了他一眼。
這一看,停下了腳步,又細細的端詳,才試探著問道:“是大少爺嗎?”
葉弘博詫異的看向他,他已經差不多快十五年沒有來過這裡了,怎麼會有人認識他。
“老伯,您是?”
“真是大少爺啊。”老農立刻把肩膀上的鋤頭放了下來,走近了他,細看他的下巴,那裡有一寸長的傷疤。
指了指他那道疤,道:“大少爺還記得小時候,就在這慄樹林裡,差點兒溺水了。就是老兒救得大少爺。當時大少爺的下巴磕破了,留了一塊疤。”
其實葉弘博下巴上的磕疤已經不怎麼明顯了,而且是在下巴尖兒下,不從下往上看也看不到疤。
葉弘博當即立刻下馬,向老農恭恭敬敬的鞠躬作揖,“是我有眼無珠,竟沒有認出救命恩人來。”
“不敢這麼說,老兒當時也是舉手之勞。”老農忙避開了葉弘博的禮,然後瞧著葉弘博儀表堂堂的又英俊貴氣,想起來山神廟裡,借住著一位差不多,但是雙腿殘廢坐輪椅的公子。
“大少爺這是去哪兒?”
“我要去山神廟。”
“巧了,我也過去喝口水。”
“那咱們同行吧。”
葉弘博牽著馬,和老農一起朝山神廟去了。一路上詢問老農現在過得如何,有沒有什麼為難的地方……
而在他們離開後不久,一個小男孩和一個穿著花俏衣服畫著濃妝的男人過來了。
兩個人正是君君和紅伊。
“紅長老,我怎麼覺得這地方有點兒古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