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廬山之上,金頂之內。秦皇正在審批今日的奏章,至太后宣佈三年後入閣,秦皇就逐漸的接過了大秦大小政務。
“母后在旁時,朕時常芥蒂,也總有大臣私底議論,說朕的母后干涉朝政。如今母后隱退,朕和這些大臣們才明白,原來大秦的天下一直是母后在守著。有母后在,萬事俱通,天下安寧,江山穩固。朕才初接政務,方之其中之難。
大秦之君衡強乎?大秦之人衡強乎?大秦之國衡強乎?滄瀾眾生皆看著朕。朕實感責任重於廬山!”
閹人常伴開口道:“陛下有此心念,乃是廬山之福,大秦之福,天下之福啊!還請陛下保重龍體,陛下已從雞鳴起就於這乾元殿批奏章,心神也疲,陛下不妨稍作休息,老奴讓下人準備些吃食。”
秦皇擺了擺手:“唉!常伴不必擔心朕。朕要吃飯,這天下悠悠眾口亦要吃飯,凡人為鬥米耕作,修士為靈石折腰。朕若是勤勉些,天下人或是能多多飽食些。”
常伴欲再相勸,然而此時乾元殿外卻傳來急報。
“臨淵城急報!”
秦皇一聽陡然站了起來,臨淵城之事,自三萬年前以來,都是歷代秦皇最為頭疼之事,上一次臨淵急報還是那火人襲城。這一次想必應該是妖國進犯,歷任秦皇誰不想開疆拓土。
如今陸地天下四分,乃是定數,而大海悠悠無量是秦皇的掛念的嘴邊肉,總想咬上一口。
秦皇一扶衣袖,霸氣道:“速速道來!”
傳令兵單膝躬身:“報陛下!臨淵城一日之間化作空城,天上地下再無人影!”
“什麼?”
秦皇從龍椅上騰空而起,其驚詫之情溢於言表。
少頃,秦皇口諭:“傳大秦三十六侯,一百零八伯速來乾元殿議事!”
此聖旨一出,大秦上下的傳令機構忙得雞飛狗跳,這太后壽宴剛過去沒多久,誰又能想到廬山之上又要聚集大秦重臣。好在,大秦官僚皆乃修士,一封千里傳音,傳送陣法通聯,卻是不難。
兩個時辰不到,大秦方圓九萬里疆域的侯伯均悉數陳列在乾元殿上。
常伴清點人數:“回陛下,大秦三十六侯,其中夷侯在渡劫,三十六侯實到三十五侯。大秦,一百零八伯,除臨淵伯未至,皆已悉數到場。”
秦皇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諸卿,我大秦縱橫九萬里疆域,如今開疆拓土的機會又到了!朕決定發兵東海,務必在大劫徹底降臨之前,收服近海海域。所謂成仙在山,成龍在天。我大秦以龍脈成山,然而山水實相伴,若有海淵歸納。龍氣可升可降,我大秦仙胎指日可待也!
諸卿,此戰乃大秦騰飛之戰,乃廬山舉霞飛昇之戰,望竭盡全力!”
秦皇振臂一呼:“大秦無敵,大秦千秋!”
底下諸臣,無論年少年老皆扯著脖子紅臉大呼:“大秦無敵,大秦千秋!”
待氣氛進行最烈的時候秦皇以手按聲浪。緊接著他接著說道:“寧相有言,我大秦之敵非是滄瀾,而是天外來客,寧相還言,我大秦若要千秋需得向東看。此二十萬一千八百九十二年前寧相所遺啟示。
三萬年前,大秦之皇東望,見海中有龍氣升騰,先皇得知派人查探,是故那海妖之中有真龍血脈者,褪凡成龍,雖不為真龍,卻也是假龍之格局。超脫此世間,遂我大秦主動退舍海岸,只留臨淵城為屏障。
而今三萬年悠悠歲月且過,臨淵城中又生大事,數百萬人皆一夜間消失無影無蹤。此舉,從未有過,朕思慮再三卻不敢斷言。大秦非朕一人的大秦,大秦也是諸卿的大秦,更是天下人的大秦。諸卿有意,儘可再這乾元殿上暢言,只為大秦衡強。”
乾元殿諸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姜、邱兩侯卻面面相覷,若是沒記錯的話,邱芳柔和阿離此時應該在臨淵城中,二位老人第一次放下這大好互相擠兌的機會。
姜、邱兩侯同時躬身相問:“陛下,老臣有一事想問!請問平陽公主使團一行如今可否安好?”
秦皇道:“不知!臨淵城中所有人皆消失無蹤。據前日紫甲衛彙報行蹤,平陽公主一行卻在城中。”
姜、邱兩侯再次躬身說道:“請陛下立刻發兵,臣願為先鋒!”
二老此時才互相瞪眼。卻是要爭論一個先鋒官的位置出來。
秦皇笑笑不語:“二位老侯爺,莫急!此事,朕已心中有數。此次臨淵城一夜間數百萬人消失,城中無任何激鬥,諸位可想起那海天盛宴的傳說?”
“可是那傳說中巨浪席捲,入內可見天仙的海天盛宴?”
“那不是傳說嗎?這世界哪有什麼仙。不過是江湖草莽杜撰以供茶餘後的談資。”
“不,我家祖上親臨過,此為真!”
“扯什麼牛皮犢子,此乃傳說自然為假!”
“.....”
秦皇壓了壓手淡淡道:“是真的!三萬年前,有妖類入其中得真龍饋贈,取凡軀化龍身,此乃妖國開國之皇者。此次臨淵怪事,大概與此有關。”
“諸卿,此戰或許要去那海天盛宴中一戰,諸位且各自回去領兵,伯者領兵三千,侯者領兵五千,皆要成陣列甲士。如此之外,各家應守好各自封地,以免其它各域趁虛而入。此次朕將御駕親征,金甲、紫甲發兵一萬。勢必要找到海天盛宴的入口,盛宴結束,戰妖類,班師回朝!此戰,必勝!”
秦皇都如此說了,其餘諸卿雖心中有言辭,但是也不得不應下。不管這海天盛宴是否為真,最起碼戰妖族是肯定的,只是他們覺得各家帶的兵是不是少了些,但是不管眾臣如何說,秦皇依然堅持只帶這些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