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秦寒在藍高跟的帶領下將車停在了郊區一座小山的前面。
這裡便是孤兒院為新建宿舍樓選取的地址,在郊區很邊緣的一塊邊緣地帶。
在不遠處有一條高速公路,都城的收費站也建設在這裡,人跡稀少。
平日裡車來車往可能會有點吵,不過勝在地皮價格便宜,只要隔音措施做的略微好點,用來做宿舍樓休息還是可以的。
事實上在藍高跟組織的這些企業老闆聯名幫助下,是準備就在市中心地帶為他們留下一棟老民居的小區樓作為宿舍來著,這樣可以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睡眠和生活。
不過被院長直接拒絕了,以他來看,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
對於這些從小就沒有家人陪伴和任何背景的小孩來說,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真實性,才會不讓他們在以後的道路上迷失自己。
這裡雖然環境不怎麼樣,但也是院長几次三番下來考慮的最終結果。
他認為教育,遠遠要比便利來的更好。
社會和現實就是每個人最好的老師。
秦寒在得知這些之後,心中自然也有些難受,不能給這些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對他們的童年和心態都會造成一種與生俱來的自卑感。
但既然院長堅持這麼做,秦寒也就不再去提這件事情了。
遙想他小時候的生活比這還要艱苦的多,不過最後也照樣安全的長大,並且在這紛繁的世界上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那條路。
資源上的富有固然美好,但太過富有並且是別人施捨來的富有,更會讓人難受,甚至對此產生一定的依賴感。
尤其是這群先天就要比別人起步晚的孩子們,他們的心靈需要更多正確的引導。
到了施工現場,秦寒已經看到一群帶著安全帽的人在對著那片剛剛開發的地基指指點點,院長劉大平更是死死的盯著施工的每一處,生怕有什麼小細節成為影響整座宿舍樓的安全隱患。
見秦寒的車停了下來,劉大平只是衝秦寒點了點頭,便繼續緊盯著工地。
秦寒無所事事,只好在藍高跟的陪同下和那些參與這次建設的好心老闆打了一個招呼,隨後站在一邊靜靜的看著。
一直到了中午,感謝會在周圍建設好,施工隊才停了下來,所有人聚集在了一個簡易的高臺周圍,開始聽孤兒院這些年來的執行過程和取得的成績。
作為一個不是養育自己親生骨肉的大家庭,劉大平作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家之主,這些年來可謂是嘔心瀝血,孜孜不倦的一心想要把孤兒院弄好。
一心想要讓這些從小被社會遺棄的孩子成為國家棟梁。
這些年來,也取得了不少的好成績。
其中被領養之後考上一本大學的有十幾人,剩下的或是天資不夠,最終與名譽天各兩邊,但現在也都擁有了各自的家庭,成為了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無一人作奸犯科。
並且也時長回來看看,為孤兒院捐獻資源等等。
因此劉大平更是獲獎無數,不過這些從來沒有在明面上出現過。
他是秦寒見過,唯一一個真心真意為了孤兒院這些孩子著想的人。
在劉大平一番講解之下,過來參加感謝會的大老闆們也都是個個感同身受,暗自為劉大平豎起了大拇指。
這年代,能被人佩服的人在少數,劉大平就是其中之一。
等到感謝會結束之後,已經是下午一點多。
來這裡表示支援的人紛紛送上自己的祝福之後便早早離開,只留下了秦寒、藍高跟、以及孤兒院的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