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衛所也絕了自己仿造的心思,乖乖等著輪到自己。
朱標驚歎不已,問朱柏:“十二弟,你是怎麼知道打兵器這種事。”
朱柏笑:“我不知道。我就是請了工匠一邊琢磨一邊打。打出來一把就讓胡大發試用。胡大發拿在手裡掂一掂就知道了。等做出了成品再拿給各位武將們試用,問他們的意見。其實從開始做,到最後成型,我們做了幾十個版本。”
朱標微微點頭。
他指著雁翎刀上的凹槽說:“以前的人,都以為這個是血槽,用來穿刺放血的。其實不是。因為真正上了戰場,沒有人會在刺進去之後還等著放血,而是立刻拔出來,繼續搏鬥了。”
朱標還是第一次聽人說這個,很有興趣,問:“那其實這個槽是幹什麼用的呢。”
朱柏笑了笑:“我之前也不知道,後來有人告訴我說這個是用來減輕重量的。做太薄容易彎折,太厚又太重,所以就做厚,再做這個槽。”
這個大宅子,後院造雁翎刀,前院造手銃。中間原本就有牆和小門隔開。現在把門一鎖,還有衛兵守著。
平日裡前院後院各幹各,各自從各自的門出入。
這會兒見朱柏和朱標來了,衛兵們忙開啟門。
跟後院的叮叮咣咣、火光沖天相比,前院安靜得很。
因為工匠們都在做很小的零件。
之前朱柏做那個什麼“腳踏車”的時候鏈條和彈珠就很費神。
現在這些工匠做的零件也都很精細,每個人發了個鑄鐵模具,零件做好了要放進凹槽裡。稍有偏差就放不進去,必須要再打磨或者重新來過。
這些活兒都是很需要眼力和耐心的,所以前院的工匠以安靜穩重的中青年為主。
年紀太大手抖又看不清,只能負責裝配和指導。
跟前院一樣,這邊也是幾個工匠為一組,每組只負責一個零件的加工或者組裝。
朱柏拿起一把裝配好了的手銃,問朱標:“大哥想不想試試看。”
朱標心猛地跳了兩下。
朱柏之前就用這個“神器”捉住了本想脅迫他的鄧鎮。
在茅山驛站裡,朱標更是見識到了這個東西的威力。
他早就想試一試,可朱柏總說:“這個的安全性還沒有保證,等我改進了以後再說。”
沒想到,過了這麼久,他才能真正摸到手銃。
朱標接過手銃。
很沉,比他想象中要沉。
朱柏指了指手銃上的準星和樹上的靶子:“為了防止手抖,第一次用最好左手托住右手。覺得自己眼睛、準星,靶子三點一線,就可以開槍了。”
朱標瞄了許久,開了一槍,被那後坐力震得虎口發麻。
朱柏說:“虎口有點疼吧。這已經是改進的了,之前還燙得很。”
朱標走過去看了看靶子,打在邊上,有點偏。
彈珠穿過靶子沒入樹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