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後,那聚集了上百萬人的乾昌武考終於浩蕩落幕,最終有三千五百位少年闖過四關登上通天階,正式拜入乾昌武院。
此次乾昌武考比之往屆還要更激烈更精彩紛呈,其間湧出一大批英武少年,皆展現了過人天資,可以這麼說,凡能入乾昌武院的沒一人是渾水摸魚的,必須得拿出超凡的本事來。
過了初試後,四關分別為,臨崖、大逃殺、文考、決心。
初試篩選條件,年紀二十歲以下,武道實力四品及以上,條件看似簡單,不過也只是看似罷了,單就著硬門檻便就淘汰了近乎一半的人。
初試過後便是第一關臨崖,乾昌山雖說不險卻有不少斷崖,有些是天然的,有些則是人工鑿掘的,遍佈於乾昌山山體之中,自然就是為了這乾昌武考準備的。
方法倒也簡單的緊,考生立於斷崖前半個時辰,猶豫上前者淘汰,退卻半步者淘汰。
若無法戰勝自己的內心,沒有過人的膽氣與堅不可摧的意志,是絕不可能在崖前立上半個時辰,其中闖關時有不少人堅持不住心懼腿軟,不慎與途中墜崖身亡,可就是這般殘酷,但凡參加乾昌武考的皆是自願的,既然自願那便是生死由命,同乾昌武院無關。
相比與那臨崖,大逃殺還要更緊張刺激的多。
規則如下,以整個乾昌山為牢,所有考生入其中,不可攜帶任何東西,包括兵刃、食物、水等等,為期七天,山中有野果野獸可供捕殺充飢,還有數道泉眼作為水源,七日後還有氣力可自行走出乾昌山之人,視為晉級,若實在堅持不住可自行走出,不過自然會被淘汰。
在其中實力強者自然會佔據優勢,到哪兒都是這個道理,沒什麼可說的,當然也不一定你實力強就一定能在裡面堅持七日,畢竟裡面百無禁忌,若太仗勢欺人囂張跋扈,必會引旁人群起而攻之,會被直接送出山的。
當然也不是實力弱者便全無活路,可在其中依附一方,縱橫捭闔,總能來謀取些水源或是食物。
這一關的魅力便是將所有人放置與一處荒蠻生長的環境中,看著些少年如何在其中爭奪拼鬥,三日便是身體的極限,沒有人可以不再其中不吃不喝七日,所以必須去尋找食物和水,只要去尋定會跟人發生衝突。
參加的人越多,衝突就更激烈,甚至會有性命之憂,所以在這七日中必須展現出大智慧,大魄力還得有些運氣才可能得到這些東西。
畢竟那水還有食物真的少的可憐,凡最後還能有氣力自行走出乾昌山的,必是在其中經過一番生與死的博弈才得到的。
很殘酷,乾昌武考本就不能有任何憐憫,因為日後從乾昌武院出來的大部分人都要投身於沙場,那真正的站場可要比這些還要殘酷暴虐的多。
進去的莫約有十數萬人,七日後,只有近萬人從那乾昌山中自行出來了,每一個都是狼狽不堪,面色飢黃嘴唇乾裂滿臉憔悴,一顫一顫的從那山中走了出來,有的甚至是拼盡全力爬著出來的。
令他們休整一日後,開始第三關文考。
文考自然就沒那麼殘酷了,其中所考內容涉及儒家之學、齊州概史、兵法戰策、邦交關係等等,不是很難,但也絕不簡單,的確實打實難倒了不少人。
莫約又淘汰了數千餘人。
文考之後便是第四關決心,四關之中當屬這決心最簡單,就是一個問題而已。
攻城之戰,敵方城中老弱婦孺皆助戰,導致己方折損了無數袍澤才將其破城,問破城後,你若為主將,會不會選擇屠城?
此問題,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皆有道理,故答屠城亦或是不屠城皆算透過,但不可猶豫,誰猶豫不決,便會直接淘汰,因為戰場之上,為將者可以殘忍也可以大度,但絕不能容忍優柔寡斷。
不少人因猶豫被宣佈淘汰時,滿是不解,甚至是氣急敗壞,想要辯解,但乾昌武院不會聽任何辯解。
第四關又淘汰了兩千人,最終便只有這三千五百位少年,順利透過武考,踏上通天階,正式拜入乾昌武院。
上百萬人參加的乾昌武考,最終卻只有三千五百人透過,這等機率究竟多麼恐怖,考入乾昌武院多麼困難,想必不用多言。
所以不少人才會對那乾昌武院的直入名額那麼趨之若鶩,各郡武會才會有那麼多人參加,畢竟武會之中只需前三甲便可進入,只需要實力就能穩進,可若要是參加著武考的話,有武道實力的同時還要兼顧其他種種,並沒有那麼保險。
此時乾昌武院內,中央處,這裡乃是一處寬闊廣場,廣場四周有四座渾雄大殿算是將整個廣場包圍住,四殿分別為權謀、陰陽、形勢、技巧,便是所謂的兵家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