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覺得這個患者需要上美平萬古聯用這種超級霸道的治療方式呢?
其實張天陽自己也說不清楚。
只能說,是“直覺”。
其實臨床很多時候就是一個憑藉“直覺”的地方。
有經驗的醫生,憑藉自己的“直覺”,聽了症狀就能大概猜到你的病因,就連你還沒做的檢查結果都能猜個大概。
這種“直覺”,或許叫做“經驗”更加合適。
但事實上,很多時候診療走入困境,現有的檢查方式和儀器都不能夠幫助診斷的時候,靠的就是經驗豐富的醫生們的一個“直覺”。
張天陽就是覺得這個大叔應該用。
真的要追究原因。
“我覺得患者的疾病進展速度太快了。”
張天陽給出了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
在系統空間裡,他見過很多這樣的病人。
事出反常必有妖,病情進展太快,也一定有問題。
他也曾經因為判斷錯誤,沒有用足夠強效的藥物,導致系統模擬的患者病情進展沒有得到控制,甚至產生過死亡的結局。
基於那些“死”在系統裡的病人,他也要堅定自己的選擇。
張天陽到底也沒有給出切實有效的證據,問題又拋回給了主治醫生。
聽,還是不聽?
主治醫生皺著眉頭,重新調出了患者在急診科檢查的各項資料。
除了兩天前的CT之外,患者還進行了幾乎全套的查血。
包括但不限於血常規、感染指標、肝腎功能等等。
主治醫生指著螢幕再次確認。
“小張,你看這個病人的感染指標,其實不算高的。”
ProCT正常範圍是00.05ng/ml,這個病人是1.5。
&ng/L,這個病人是12。
雖然都有升高,但是看起來並不嚴重。
跟78床那個動輒資料升高幾百倍,高高飄在天上的指標比著來看,甚至顯得很輕。
主治醫生闡述自己的觀點,“這種指標,我覺得不需要上那麼強力的抗生素,第二梯隊的綽綽有餘。”
但張天陽依舊堅持己見。
“這是兩天前的資料,跟患者現在的症狀嚴重程度不匹配。
我建議馬上做個急查血,複查相關指標,我看他來之前剛剛又做了一次CT,打電話催一下,明天早上就能看到最新的CT結果。
但美平萬古這個方案,應該現在就用上。”
話音落下,四周有些詭異的安靜。
兩個大佬幹架,恐怖.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