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時分,哪吒盤膝坐在沙水河畔。
身前潺潺河水流動,錦鯉游泳。
身下綠草青青,汩汩靈氣,從地脈之中,滲透出來。
頭頂的星空,星光燦爛。
只需抬頭,地仙以上的仙人,都會清楚的看到,在這片星空下,最閃耀的星辰。
北斗七星!
而且,在這裡的星空,還與別處有著顯著不同。
那就是星光中的仙靈之氣,遠超他處!
真真是人傑地靈!
北斗射泰山之地,璇璣注山川之所。
即使哪吒乃是闡教弟子,卻也不得不承認,僅僅是這些,他所能見到的東西,就已經遠遠超越了闡教過去所建設的鎬京!
文王百轂之噬大陣之下,仙光照耀周原,曾將整個周原,化作仙川!
仙府林立,洞天無數。
無數散修紛至沓來,聽命於周公、召公。
宗周之治,臻於巔峰。
可就算是巔峰時期的宗周鎬京,也遠遠不如此地!
而當年鎬京,可是花了數萬年,才勉強抵達王朝門檻。
以整個南瞻部洲之力,才供養出一個鎬京。
此地,卻只是一隅而已,不過七千裡之土。
念頭紛雜著,哪吒又想起了,自家的老師太乙真人與玉鼎真人,在巴蜀之間,正在孵化、建立的道統秩序。
本來,哪吒感覺,巴蜀之治,必然光大天下。
但如今看了這華國,再看巴蜀之地。
哪吒內心的挫折感和失敗感,延綿不絕而來。
哪吒親自參與過巴蜀的道統基礎建設。
玉鼎真人與太乙真人,也不止一次,在哪吒面前耳提面授著兩位真人,在闡教教義之下,闡發而出的微言大義。
所謂‘法’,其實核心依然是闡教的根本。
親親貴貴,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仙凡有別,嫡庶有分。
與曾經的宗周相比,不過是將仙種神裔們內部不成文,也不與凡人說明的東西,公開化、明確化了。
對於凡人,依舊是以愚為主,以弱為綱。
只是吸取了宗周教訓,留了些口子而已。
如何與這華國相提並論?
螢火之光,何如與日月爭輝!
此念一起,哪吒便頓感此番大劫,未來一片晦暗。
他是經歷過封神大劫的。
自然知曉,大劫之中,各教弟子既是為了爭先,也是為了爭路,更是為了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