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即鹿 > 第八十一章 親選合意才 百士赴郡縣

第八十一章 親選合意才 百士赴郡縣 (第1/3頁)

九月初十,文考舉行。

於文考舉行的前一天,莘邇親自巡視考棚。

考試當天,莘邇作為主考官,凌晨即率宋翩等一干考官到至考棚。

天沒亮,參考的考生就聚集到了棚外。魏述、乞大力等各帶兵士維持考場內外的秩序。考生經過專門的檢查,確認無有夾帶後,依次進場。考棚分作了三大塊,每塊考棚可容納百餘考生。考生們分別進入不同的考棚,到寫有自己名字的案後落座。每套案、榻都是一個單獨的小空間,三面為壁,一面開門。所有的考生入棚、就坐之後,很快,考卷發下。

整個的考試時長定為兩天;期間考生不許出棚。

因為參試的考生多是貧士,並也是為了體現莘邇的愛士之心,這回考試,兩天期間的飲食,悉由莘邇的兩府供應。夜晚休憩需要的席、被等,也由兩府統一安排。

等到考試開始以後,莘邇巡行三個考棚區。

卻在第二個棚區時,見到了幾個似曾相識的考生。莘邇問宋翩這幾個考生的來歷。宋翩不知道,又問過後頭的隨從考官後,回答莘邇:“此數生皆建康士子。”莘邇乃知為何會看他們眼熟了,應是當年在建康郡任太守時,曾經於行春各縣之時見過他們。

考生們大多不認識莘邇,但知道莘邇是此次文考的主考官,所以都能猜出他的身份。以致莘邇行經之處,考生們紛紛放下毛筆,向他行禮,弄得棚內不住騷動,——不過也有極少數不理會莘邇,只管伏案,奮筆疾書的,莘邇把這幾人的相貌記了下來。

考卷共有三份。

一份是主卷,考四書五經。

一份是副卷,考算、兵、律等學。

一份是時論卷,考的即是莘邇出的那三道題。

說起莘邇出的那三道題,這三道題可以說是很有深意的。

第一道題,“論府兵、均田等新制”。

這道考題,考的既是考生們的實才,同時也是一塊試金石,考的還有考生們的政治立場,——這些新政都是莘邇建立的,府兵制也就罷了,均田制是損害到了閥族、高門利益的,如有不開眼的考生居然站在閥族、高門這邊,表示反對,那自然便是他們前邊兩份考卷的考分再高,莘邇也不會錄用。

第二道題,“論大禹出西戎,文王生東夷”。

神州陸沉已經百年,現今北地遍佈諸胡,要想重整河山,唐胡間的關係、矛盾怎麼處理、怎麼解決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蒲茂之所以先後採納孟朗、崔瀚所提出來的“三長、班祿、在北地深入推行九品官人法、確立五等爵”等種種改革政措,實際上也正就是為了嘗試解決此個問題;莘邇對這個問題,也有他解決的思路,即他早就提出的化胡為唐、唐胡一家,並透過《通史》的編纂來明白地宣告諸胡實與唐人一樣,俱為炎黃之後,及在這個基礎上推行至今的唐胡聯姻、廣招胡酋子弟入泮宮求學、胡人改唐姓等具體辦法。

此道考題,考的就是考生們贊不贊成莘邇的這些解決唐胡矛盾的辦法。

如果是關注時政、或者讀過陰師領銜所編之《通史》中言及諸胡起源部分的考生,他們自然便能領會到莘邇出此道考題的目的;但如果是堅持蠻夷之屬、非我族類之觀點的,不說不錄用,至少會失些分。

第三道題,“論齊伐山戎”。

齊伐山戎,說的是齊桓公“攘夷”之事。

這道考題可以和第二道考題看作是一個整體,只透過軟的辦法也許不能完全的、根本上的解決唐胡矛盾,畢竟唐胡間、諸胡間彼此仇恨、廝殺已然百年,那麼,該怎麼辦呢?莘邇透過這個考題,做個由頭,把這個難題拋給了考生們去解答。

……

時間流逝,三份考卷相繼發下。

四百餘考生,年紀小者二十來歲,年紀大者四五十歲,或殫精竭慮,字字斟酌;或下筆如飛,不假思索。偌大的考棚裡,不聞半點人聲,只偶爾有人咳嗽一聲,但很快就重歸安靜。

考試期間,不止考生不許出棚,考官也不許出去。

頭天還好,到了第二天,宋翩實在是閒得無聊,拈起一份多餘備用的試卷,亦作答卷。

莘邇瞧到,便踱步至他身後,看他作答。

考題是陰師等編定的,儘管早在考前,宋翩就呈給莘邇看了,但因為他對這次文考壓根不上心,純然是趕鴨子上架,才當了個副考官,故此他還沒有細看考題。這時提筆答題,他本來以為憑自己的才華,必應當是下筆如有神,卻提筆一答,才發現,莫說後頭的算學等考試內容,就是前頭的四書五經這塊兒的考試內容,他竟也有許多不知。

最新小說: 終末之城 一片孤城萬仞山,春風再度玉門關 主角光環奪回計劃 你應喚我一聲小叔 全城黑心酒樓都被我罵倒閉了 全家一起穿,反派瑟瑟發抖 反派崽:這個家沒我得散 女知青帶夫回城 寵妾滅妻?將門嫡女開局休夫 對照組知青在年代文裡吃瓜 巫女[無限] 異世界中餐館 惡婆婆重生後,全家崩劇情了 扮演黑月光後男主更瘋了[快穿] 無cp男主表示不約[快穿] 用超電磁炮轟飛咒術界的可能性 離職攻略系統後 裝甲帝國 穿成古早女配後我只想回家 穿成男獸學院唯一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