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蒲秦,定西的兵力也好、戰爭潛力也罷,都不如之,那麼要想取勝,或者不說取勝,便是打成平局,也必須要在其它方面下功夫,以彌補不足。
莘邇想來想去,最終經過和唐艾、張龜等人的反覆商討,得出了“只能從機動性”上下功夫,以補定西不足的結論。
兵法有云“兵貴神速”,部隊的機動性一旦得到足夠的提升,那麼戰場的主動權就容易被把握手中,尤其是擔負“迂迴”作戰任務的部隊,機動性顯而易見地對之而言更加重要。
——於是,就有了他的這個“充足準備”。
甲騎、輕騎不必多說,讓步卒騎馬,很明顯,就是為了加強這支部隊的“機動性”。
事實上,讓步卒騎馬,變成騎馬步兵,這並非是莘邇的原創,遠的不提,只說當代,徐州賀渾氏帳下的頭號精銳“高力禁衛”,其中有一些實際上就是騎馬步兵。
然則說了,既是看重“機動性”,那乾脆全用騎兵好了,為何還非要讓步卒騎馬?
這是因為騎兵、步兵各有其長。
如果全用騎兵,首先,敵若占城為守,在攻城方面就會有所欠缺;其次,或者敵人未占城,但用步兵列成完全守禦的陣型,只用騎兵去衝陣的話,亦不太可行。
故是,不能只有騎兵,且須得有步兵。
說完了自己的方略,莘邇問諸將意見,說道:“……卿等以為何如?”落目到一直沒有發言的趙興身上,亦呼他的小字,笑道,“勃勃,你覺得我的這番安排、籌劃可行麼?”
趙興跪坐榻上,直起身子,回答說道:“明公此略深得‘兵貴神速’之要,末將覺得,明公此略大大可行!”
莘邇再問高延曹、羅蕩等將。
諸將皆認為莘邇的此個方略極好。
高延曹挺胸請纓,說道:“明公,末將敢請加入這支迂迴部隊,為明公先鋒!”
莘邇笑道:“當然是少不了你螭虎的。”
他顧看諸將,說道,“這支迂迴部隊的組成,除掉那兩千餘已選揀好的虎士步卒以外,五百甲騎,我意便用螭虎、羅虎兩部,太馬二百,螭虎率之,牡丹騎及虎豹騎三百,羅虎率之;兩千輕騎,我意分以勃勃、拔列為將,各率千騎;……至於那兩千餘步卒,我意分成三營,兩營各千卒,以苟子、道武為將,剩餘三二百卒,由朱延祖統之。”
“太馬”是鐵甲具裝騎兵;牡丹騎、虎豹騎都是皮甲具裝騎兵。
——牡丹騎是麴家一手打造出來的,但隨著羅蕩等麴氏故將轉歸屬到了莘邇軍中,他們本部的牡丹騎也就隨著轉到了莘邇軍中。不過轉屬莘邇的牡丹騎數量並不很多,牡丹騎的主力依舊還處在麴家的掌控下,麴爽營中的牡丹騎足有數千之眾,遠比莘邇營中的牡丹騎兵數為多。
“苟子”者,指的自是李亮;“道武”,不必說,是薛猛。
高延曹、羅蕩、趙興、禿髮勃野四人,俱是莘邇帳下眾多騎將中的佼佼者。
李亮儘管好像“平平無奇”,可從他上次守衛武都之戰的時候四斫秦營、終獲功成的此個故事,就可看出此人是個有韌性的,用之統帶攻堅克險的步卒恰是合宜。
薛猛自降定西以來,莘邇待之一向深厚,今用他為這支迂迴部隊的步將之一,既是看重他本身之勇,也是希望能透過此舉邀得關中豪強的好感。
朱延祖和王舒望一樣,亦是武舉的狀元,其人之勇武稍遜於王舒望,然亦相當出眾。
騎將、步將,都是驍悍敢戰之將。
加上甲騎、輕騎、步卒又都是挑選出來的百戰精兵。
這支將擔起“迂迴進戰”重任的部隊,在莘邇做出組建它這個決定的同時,就註定了它會是一支不尋常的部隊。
莘邇對這支部隊抱有很大的期望,但他的臉上仍是雲淡風輕的模樣,他接著從容溫聲說道:“軍不可無名,這支部隊,我打算以‘玄甲突騎’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