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憂心忡忡地回到吳宮,西施迎上來,行禮見駕已畢,只見吳王沒有像往常那樣戲謔調笑,而是顯得心神不定的樣子。
“君王何事憂心?”西施試探著問。
吳王說:“修建姑蘇臺是大事。國有大事,上天就會出現異兆給予警示。”
西施說:“今天又出現異兆了?”
吳王說:“是呀,今天在靈巖山舉行奠基典禮的時候,天空突然落下兩隻鳳凰,在奠基石前鳴叫起舞。突然兩隻鳳凰身上著火,然後衝出火焰飛走了。”
西施心中凌然:“有這事?”
吳王說:“這不會假,在場幾百人都看見了。”
西施說:“這象徵什麼呢?”
吳王說:“在場人都是愣愣的,只有太宰伯嚭解釋說:這是吉祥預兆,預示吳國將獲得一次新的大發展。”
西施說:“這不是好的徵兆嗎?君王因何憂心呢?”
吳王說:“伯嚭這樣說,自然讓人心寬,但伯嚭畢竟不是專業的巫者,他說的對不對呢?”
西施心中忐忑起來,修建姑蘇臺是范蠡精心設計的一個陰謀,透過一個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來消耗吳國的國力。
事情進行得很順利,不出意外,舉行了奠基典禮,工程就可以正式啟動了。
但事情偏偏出現了意外。典禮現場出現了火鳳凰。伯嚭解為吉祥之兆,但伯嚭的解釋對不對呢?如果伯嚭的解釋正好反了,那不就麻煩了嗎?
修建姑蘇臺是為了西施開心,西施開心才能讓吳王更加舒心快樂。但如果因此而影響國運,那還是不修為好。吳王還是拿不定主意。
吳王還不算是太糊塗,江山和美人之間,他更看重江山。在這動盪的時代,有了江山才有美人,沒有了江山,西施還不一定是他的女人。
這是關鍵時刻,不能打消吳王的疑慮,修建姑蘇臺的計劃很可能被取消,范蠡的計劃就失敗了。西施捨棄范蠡而來侍奉吳王,也就失去了意義。
誰能打消吳王的疑慮呢?自然是專業的巫師。巫師在上古是一個非常吃香的行業,負責占卜,風水,解釋異象,是人和神之間的中介。高明的巫師往往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走向。
吳國最厲害的占卜師叫武甲。武甲不僅神通廣大,而且訊息特別靈通,姑蘇城裡發生的大小事情,他都能在第一時間知道。
武甲和其他國家的巫師一樣,腦子特別好使,每發生一件事情,他都要給出準確的斷語,這不僅需要天下大事有一個透徹的瞭解,還要對朝中綜錯複雜的人際矛盾深入的瞭解和準確判斷。然後做出有利於強者的判斷,或者順著強者的思路說,打消疑慮,讓他們痛痛快快地幹。所謂釋疑解惑。
這事有點說不清。范蠡的前世在母親的指導下,閱讀《左傳》,那裡面記錄了大量占卜的案例,準確率驚人地高。
這不科學,但不科學的事多了。本書是,在這方面不做探討。諸君有興趣,可去研究《易經》。
有些拿不定主意的事,往往就來諮詢武甲,有武甲做出最後決定。
夠厲害吧!
修建姑蘇臺這事,自然瞞不過武甲。武甲自然知道吳王為什麼要修建姑蘇臺,還不是為了和西施瘋狂享受?如果這事來問他,他自然要順著吳王的心意說。不然就可能丟飯碗。
武甲被請來了。這事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臉色蒼白,長髮披散,目光深邃,身穿桶式黑色長袍。
他讓吳王把要諮詢的問題,在心中默唸三遍。然後焚香叩拜。嘴裡嘟嘟噥噥地說個不停,忽然抽出一支木劍,舞動起來,配合著腳下奇怪的舞蹈。
裝神弄鬼地折騰了一會,忽然“苟嘍”一聲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過了好一陣子,武甲才悠悠醒來,坐起來,兩腿盤膝而坐,耷拉著眼皮,嘴裡姑姑濃濃地念叨。
忽然睜開眼來,字詞清晰地唱道:
靈巖出靈鳥,
靈鳥火中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