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穿越到吳越時代,才知道這時候的女孩心理和後世有著巨大的差異,此時男女之間雖然不像大宋以後那樣壁壘分明,但貞節觀念卻是根深蒂固的。
西施鄭旦從小受著貞潔教育,她們都堅持認為,一個好女人就該守著一個男人過一輩子。
但女人的地位十分低下,遇到國家徵召入宮或者被當做禮物贈送這樣的事,是毫無反抗之力的。
西施和鄭旦和一般女孩不同的是,她們深愛著范蠡,還有在古越地理環境下形成的家國情懷,她們被當做對敵國作戰的武器,來到吳王身邊,是心甘情願的。
她們為了越國,更是為了范蠡,才接受訓練,侍奉吳王。但現在,范蠡又要把鄭旦轉送給太宰伯嚭,鄭旦心裡怎麼能不感到屈辱?
她心中十分不情願,但又不願意說出來,不願意違背范蠡的意願,她愛范蠡,連同她的事業。但這些和她所受到的教育大相徑庭。這是一對無法化解的矛盾,在她心中碰撞。她無法宣洩,只選擇痛哭。
范蠡慢慢理解了她的心情,內心感到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責。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利用了鄭旦對他的深情,這算不算有點卑鄙?
“我對子媚說,咱們取消這個計劃吧。”
鄭旦哭著搖搖頭,說:“範郎,照你的計劃做吧,鄭旦早已經是不潔之人,有一天我死了,你不要忘記我就是。”
范蠡心中大慟,顫聲說:“別說傻話。有一天覆國完成,我要帶著你和西施,遠走天涯,我們一起終老山林。”
鄭旦哭著說:“謝謝你範郎,不用了,真有那一天,你和西施姐姐遠走高飛吧,鄭旦做完該做的就行了。”
鄭旦獻給伯嚭之後,深深地讓伯嚭愛戀,她控制了伯嚭,使伯嚭在後來越王歸國,建造姑蘇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等到越國復興,吳國滅亡時,她卻割斷自己的脖子,飲恨而亡。這是後話,提前表過。
一宿無話。
第二天早上,吃了早飯,隊伍繼續開拔,按照計劃,再走三十里路,才到達中心獵場。
伯嚭帶領兵丁先走一步,去搭建帳篷,建造營寨。范蠡帶人保護吳王和西施鄭旦。
伍子胥已經帶領軍隊在獵場幾百裡外,形成一個大大包圍圈,把獵物向中心獵場驅趕。
吳王和西施鄭旦坐在車上,一邊調笑,一邊前行,隊伍附近已經不時有野獸跑過。
車輦四面的帷幔已經撤掉,四下的情況一目瞭然。
“兔子!看,那隻兔子!”鄭旦叫起來。一直蒼青色的兔子在車子前面跑過。
一會,又有一隻獐子跑過。
西施叫道:“看看,那是什麼?”
范蠡打馬過來,笑著說:“好肥的一頭獐子!”
鄭旦說:“打呀,怎麼不打呢?”
吳王說:“夫人別急,等會我們騎馬,才好打獵。”
西施說:“君王,我們騎馬吧。騎馬才好打獵呀。”
吳王說:“少伯,到營地還有多遠?”
范蠡說:“回君王,到營地還有不到二十里地。”
吳王說:“現在可以騎馬了嗎?”
范蠡說:“可以了,這點路程,兩位夫人不會太累。來人,帶馬過來。”
車隊停下來,范蠡扶著吳王下了馬車,蘿姜和子媚跑來,扶著西施和鄭旦下車。
當兵的牽過馬來,吳王翻身上馬。范蠡抓住韁繩,蘿姜和子媚幫助西施和鄭旦上了馬。范蠡把韁繩交給二人說:“兩位夫人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