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巧合。世界上那有這樣的巧事呢?
吳王帶著伍子胥和伯嚭偷偷去窺探越王,恰好越王去祭祀闔閭被他們看到了,這無疑會讓吳王十分感動,他再也不會相信伍子胥的話了,他認定,越王是真心投降。
吳王還認定,越王不是做樣子給他們看,只是越王向先王悔過,碰巧讓他們看到了。據司馬轍說,之前,越王也曾祭奠過先王。
當然,司馬轍是胡說八道,那是范蠡叫他那樣說的。
但吳王信以為真。
他信以為真是有根據的,他們要來窺探的事是絕密的,只有他們三個人知道,越王不會預先做好準備,表演給他們看的。
事實上,這就是表演給他們看的。他們以為是絕密的,但是還是有一個人知道了。這個人就是小夏。
他們在討論這事的時候,小夏就在不遠處伺候著,聽到了他們的每一句話。小夏聽蘿姜的話,蘿姜叫他注意吳王的言行,他就注意了,因為他和蘿姜那個了。
小夏聽到這話,就告訴了蘿姜,蘿姜告訴子媚,子媚告訴范蠡,范蠡早就做好準備了。
王宮大門外一直有人監視,吳王他們一離開王宮,范蠡就知道了,表演就開始了。
越王睡了,范蠡也睡了。再呆下去就沒意思了。三個人輕手輕腳出了陵園。吳王說:“結果我們是看到了。現在大街上不適宜討論,你們回府吧,明天再討論。寡人也回宮睡覺了。”
伍子胥說:“老臣送君王回宮。”
吳王說:“也好。”
伯嚭氣呼呼地說:“都是相國鬧的,沒事找事!”
伍子胥說:“可我心裡還是不踏實。”
吳王說:“別爭了,你們兩個!回去睡覺!”
突然,伍子胥大叫一聲:“君王小心!”
只見屋頂上飛下一條黑影,寶劍一揮,就朝吳王后心刺來。
伍子胥一把拉過吳王,寶劍一揮,格開那人一劍,踏上一步,還了一劍。
伯嚭拉過吳王,說:“君王,離遠點。”轉過身對禁軍喊道:“保護君王。”
禁軍過來,把吳王圍起來。伯嚭寶劍一揮,加入了戰團。
那些禁軍搖旗吶喊:“抓刺客呀——”
那刺客不知道是不是那天在宮裡的那個。那個人以一敵二,還把伍子胥和伯嚭打得狼狽不堪。
這個人的武功似乎更高,力戰伍子胥和伯嚭二人毫不驚慌,一把寶劍揮舞的密不透風,伍子胥和伯嚭聯手強攻,竟然佔不到一點便宜。
那人一個蜻蜓點水的招式,一劍刺向伍子胥的胸口,一腳向後蹬向伯嚭。伯嚭猝不及防,被揣在腰上,連續向後退了幾步,才拿樁站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