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看著博士,包括陶淵,他很好奇,這座島和上帝有什麼關係。
博士看著電子螢幕上顯示的這座島嶼力場的波動圖,語調帶著一種隔世之感:
“這裡應該就是“方舟”......”
雖然博士說“方舟”這個單詞的時候用了一種特殊的語氣,讓人知道,他是說這裡是個類似方舟的地方,但是這樣一句話在一個科學家嘴裡說出來,總是讓人覺得震驚。
因為科學家在人們的眼裡,永遠是一種高大上的存在,而科學在人們的印象裡,永遠和神學是反義詞,雖然這種反義詞被兩個團體都否認,但是普通的人依舊這麼認為。
事實上,很多科學家晚年都研究神學,雖然未必代表著他們是有神論者,但是最起碼證明他們在懷疑。
就像某位劃時代的科學家曾經說過一句話:
“科學是用來證明某種東西存在的,但是不能證明某種東西不存在。”
博士很顯然也屬於這樣一類人,但是誠然他依舊對有神論是懷疑的,所以才會用那樣一種語氣來說“方舟”這個單詞。
他看著驚愕的眾人,聳了聳肩,道:
“我們都知道那個古老的傳說,方舟的傳說,但是想一下,多大的方舟能帶走世界上的每一種動物呢?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方舟是類似這樣一座島的地方,那麼就絕對可能辦得到了。”
陶淵明白博士的意思。
有限的空間無法攜帶每一個物種,但是卻可以把每個物種的DNA攜帶,那不需要太大的空間,甚至於為了節省空間,他們可以把各種DNA進行折射融合,等到時間合理的時候,在進行分離,亦或是靠著大自然優勝略汰,形成新的物種。
方舟做到的事情,是完整留下了每個物種的根基。
不過,在這件事情上,神神道道的蔡央很顯然有著自己不同的分析。
說這裡是類似方舟的地方,她無法否認,因為這裡的確具備方舟的功用性,但是絕對還存在另一種可能,雖然也是依據與傳說。
蔡央看著博士那些小儀器的螢幕,沉吟道:
“我半生致力於神學研究,尤其最近十年,我幾乎都在研究東方的神學,我覺得他們的祖先都是科學家一般的先知,他們認為天圓地方,地代表的是空間,是多重的,天代表的是古往今來的時間,是執行的道,事實上,這座島有著時間輪轉的力場,同時這力場的糾纏情況很像系起來的帶子,這讓我想起了東方文明的古老傳說,女媧補天。
我們很清楚,上古時期,全人類同時經歷了一場災難,每個地區每個民族,無一例外的稱之為覆滅性的災難,而這個災難,統一的論調是與“神”有關,什麼能夠覆滅所有生靈?只有斷去時間,斷去未來,讓一切戛然而止。
女媧補天就是在這樣一個歷史形態下出現,她重新連線了斷開的時間線,讓未來繼續存在。所以,或許我們就處在神蹟之上,這裡就是女媧連線時間,補天的五彩石上,你們看這裡黑夜都會散發彩光的迷霧,這就是證據。”
同樣都是扯神學,但是一個神學院的和一個科學院的嘴裡說出來,重量完全不同,很顯然博士的話更容易讓人願意去相信,不管真假。因為這倆人的說法,在正常人看來,都不正常。
博士使勁的擺了擺手,連聲道:
“不不不不,你所說的沒有可比性,我說的可比性是因為兩個文明經歷的時間差距太大,東方文明只有三千年不到的歷史,但是西方文明考證已經最少有五千年曆史,甚至考古界普遍相信西方文明最古老的金字塔已經有七千多年的歷史,你該明白這代表著傳說的真實性。”
陶淵不喜歡說話,更是討厭辯論。
說這裡是方舟也好,還是女娃補天的時間線結節之處也罷,他都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