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過程中唐臻在思考系統的用意,行善除惡。
何為善,就是做好的事情。惡,就是壞的事情。
“好壞”的標準是依據人類的道德標準來評判,做好事加福緣積陰德,做壞事相應地就扣福緣減陰德。
一套簡易的獎勵機制。
正是有獎勵驅動唐臻才會願意去做好的事情,現在他明白做好事不是一個人的責任,要想他的世界出現更多的人類,就必須要推動他們去做好事。
社群激勵計劃。
唐臻的腦子裡冒出一個想法。
這個計劃很簡單,就是以臻慈善基金會的名義創辦一個社群,人們在社群內上傳自己的行善行為就能獲得獎勵,獎勵以現金為主,也有物資扶持。
說白了就是給他們錢讓他們去做好事,不要錢的人就給他們需求內的幫助,重點是要推廣行善的行為,增加做好事的曝光度,讓社會以做好事為榮的風氣,而不是像現在一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這樣的人有很多,但絕大部分人是因為風氣原因被逼的,跟風一直以來都是每個人基礎必備的技巧,所謂的“緊隨潮流”也就是跟風。
而當潮流由社會冷漠變為集體行善的時候,一些原本不感興趣的人會加入進來,而一些原本就感興趣的人也會積極參與。
把想法發到基金會的聊天群,他們最擔心的是資金問題,因為現在的基金會完全是零收入,每天都有大幾千的開銷,而這還是在有三家生意火爆的咖啡店補貼經濟的情況下的現狀。
要是沒有臻慈善貓狗咖啡店,基金會的每日支出能高達上萬。
建處理廠要錢,建收留中心要錢,流浪動物的餵食和照顧要錢,新聞社要錢,日常開銷要錢,還有員工工資,所有的支出平攤下來日萬都已經算省的了。
不過唐臻一直都不缺錢,特別是現在,錢對他而言就真的只是一個數字,想拿就能拿,資產要合理就去開金礦,開玉礦,反正整個地球的資源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錢不是問題,問題是計劃行不行得通。
他在群裡發道:“不用擔心錢的事情,你們認為計劃的可行性如何?”
李想:“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年頭只要有錢賺,有的是人想做。”
袁藹雨:“沒錯,但是考慮到基金會仍處於起步階段,我在想這樣的計劃會不會太著急,可能會引起社會的反感和同行打擊。”
甄莉花:“小雨說的對,我們雖然是在做好事,但這個社會從來都不是以好壞來評判一件事的,只有利益,才是恆定的真理。”
王蕊:“那我也插個嘴。其實我們暗地裡懸賞舉報企業的事情已經讓很多企業感到不滿,據說他們現在已經聯合起來準備找幕後真兇,如果被他們發現是我們基金會在背後贊助,肯定會想方設法的來抹黑我們。”
唐臻:“我們做的都是好事,為什麼要怕別人說閒話?”
王蕊:“輿論可不會在乎這個。”
趙欣:“好啦大家,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我覺得只要我們站得直,身正不怕影子斜,最終的勝利一定會站在我們這邊的。”
李想:“沒錯。”
唐臻:“輿論的事情你們不用擔心,他們鬧不出什麼水花,不過王蕊的話也值得我們警醒,和新聞社的聯絡暫時放緩吧,等過兩天基金會分部招到人後,就開始舉辦社群激勵計劃。”
王蕊:“同意。”
甄莉花:“+1。”
袁藹雨:“+1。”
趙欣:“+1。”
李想:“+1。”
李榮……李榮在學車呢。
安排完一件事,唐臻準備去國外看看。
久聞國外的工會制度非常厲害,說不定有值得學上一手的地方。
說工會對國內而言可能會比較陌生,但如果說罷工的話經常就能在電視上見到。
實際上罷工就是工會最常見的手段,工會的作用就是聯合某個職業的員工集體發聲,比如說國外的教師協會,可能會因為工資福利低的原因展開集體罷工行為,但在此期間工會就會有代表出面與政府或是學校談判,直到一方願意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