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先生,恕在下愚鈍,並不是很清楚您的意思。”
楊思義直接回答道。
蘇璟再度提醒道:“楊大熱,職業教育對於大明而言,是一個正向的刺激,讓各行各業都煥發新的活力,但一旦各行各業都活躍起來,那對於陛下而言,大明的農民就會自然而然的減少,農民少了,大明國本就會被動搖是不是。”
職業教育的核心就是讓各行各業都有充足的後備人員,比之之前的大明匠籍制度,帶來的肯定是從業人員的減少。
同時,行業活躍,也意味著各種人員的複雜出現。
老朱的想法,蘇璟還是知道一些的,最好就是大明按照他現在制定的路子,千秋萬世,一直走下去。
永恆的最好辦法,那就是固定在當前這一刻,這樣大明就永遠是老朱家的天下了。
只可惜,世界是不斷前進和發展的,永恆的東西只有一個,那就是發展。
剩下的東西,都不能永恆。
當然了,這些東西蘇璟不會和楊思義說,這要是按照楊思義如此雷厲風行的性格,或許會直接再上個摺子。
可別到時候給楊思義招惹上麻煩。
“農業人員的減少麼?”
楊思義思考著蘇璟所說的問題,臉上的疑惑之色並沒有減少,他說道:“蘇先生,但農業本身也會有更多的人才出現,到時候大明的農業生產,應該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才對。”
作為戶部尚書,專門掌管大明全國賬目的。
番薯和土豆推廣之後,產量的增加,楊思義可是都有清楚的資料。
所以,在他看來,蘇璟說的這個理由,並不夠充分。
農民數量或許會減少,但大明的農業生產,受到的影響應該不會太多。
因為農業科技的發展,對於農業生產有著十分正向的作用。
果然是沒有那麼好糊弄的。
聽到楊思義的回答,蘇璟內心的不由感慨。
但和楊思義直說麼?
朱元璋是認為職業教育會讓大明出現很多不穩定因素所以才拒絕的?
這事,怕還是得自己去說才行。
“楊大人,這件事比較複雜,陛下需要的,和你所提供的的,有矛盾的地方,這才是他拒絕的根本原因。”
蘇璟換了個方式說道。
楊思義畢竟是戶部尚書,當了這麼多年官,總不能這點腦子都沒有的。
“陛下的需要?我能提供的?”
楊思義口中喃喃,仔細的考量著蘇璟的話。
職業教育的作用,實質上是推動大明各行各業的發展,農業科技的進步帶來的變化,那是已經可以看見的了。
而朱元璋想要的,或許就只有農業科技的進步。
職業教育太寬泛了,有些行業發展起來,明顯是不符合朱元璋的需求的。
“多謝蘇先生,我明白了。”
楊思義朝著蘇璟躬身感謝道,現在他已經有思路了。
“行吧,楊大人,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多說了。”
蘇璟點點頭,也不知道到底楊思義領會到了多少,但能說的也就這麼多了。
要是說的再多,恐怕就是加速其和劉伯溫一樣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