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聲音響起,將蘇璟的思緒給拉了回來。
“嗯,怎麼了,有什麼疑惑,你說。”
蘇璟笑著說道。
相比於朱元璋,蘇璟還是更願意和他的兒子們溝通交流。
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更加的簡單和純粹。
朱標說道:“蘇先生,按照您所說的理論,我推演了大明現在的軍隊部署和行軍能力,這大縱深作戰理論,哪怕是火器裝備更加的先進,也似乎是難以實現。”
蘇璟在講大縱深作戰理論的時候,就加了前提,那就是火器比現在還要先進許多。
但即便是如此,朱標依舊是無法將大縱深作戰理論,應用到大明之上。
蘇璟回答道:“這不算是什麼問題,現在你覺得難以實現的作戰方案或者是手段,實際上完成不了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武器不夠發達。”
“我剛才和你講的時候,也有些草率了,先進的火器並不是很準確,而應該是先進的武器。”
武器的發展,大大改變了戰爭的形態。
作為前世的軍迷,蘇璟很清楚,現代化戰爭的演變,簡直就是日新月異的變化。
冷兵器時代,戰爭的形態,基本就沒有怎麼變化過。
無非就是鑄造技術的不斷改進,使造出的冷兵器更加鋒利和堅固而已,本質的變化並沒有。
火銃的出現,已經是一個劃時代的變化了。
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武器的進化,那就是坐上了高鐵,飛速的發展。
限制朱棣的,可能僅僅只是想象力了。
“先進的武器?蘇先生,是指您改進的火銃嗎?”
朱棣朝著蘇璟問道。
他實在是無法想象出,到底是什麼樣的先進武器,才能徹底的將蘇璟所言的大縱深作戰理論實現。
“那肯定算不上。”
蘇璟立刻搖頭道。
對於自己改進的火銃傳到朱棣的耳朵裡,蘇璟毫不意外。
畢竟自己是當著朱標的面進行的改進,朱標肯定是告訴朱元璋了。
按照朱元璋的個性,怕是已經在標準化生產了。
火器在大明朝的發展,還是很迅速的,而這肯定要歸功於皇帝的重視。
想到這裡,蘇璟不由的想起自己去萊州府的目的,回來之後,到現在都沒有進行新式鋼材製作火器的嘗試。
事情一多,就把自己本來要做的事給忘了,屬實有點不應該。
“蘇先生改進的新式火銃還不算嗎?這樣的火銃,我從未見過,我也從來沒想過,火銃竟然可以如此的方便。”
朱標一臉不可置信的說道。
作為一個從小愛好打仗的小孩,朱棣對於軍營的事情知道的很多,火器這種大威力的武器,自然也是接觸過不少。
火銃火炮等,他都親自上手試過。
而蘇璟改進的燧髮式火銃,顛覆了朱棣對於火器的認知。
蘇璟淡淡道:“這有什麼,這個世界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從沒見過的事情多了呢。要善於接受新鮮事物,而不是固步自封。”
封建社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斷的重複。
一朝接著一朝,前人之事,後世再現。
封建王朝看起來是一個連續的很長的時期,但事實上,根本性的發展進步,幾乎沒有。
蘇璟曾經也感嘆過,為什麼堂堂華夏,從古以來一直都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巔峰,卻會漸漸的沒落,成為一個落後捱打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