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師,您的意思是,不會有那麼人來擺攤,因為都來擺攤了,糧食種的少了,糧價上升,大家又會回去種田。”
朱棡梳理了一下,說道。
蘇璟點頭道:“不錯,大家都不傻,而且糧食是最好的硬通貨,這事大家都知道。”
朱棡想了想應道:“的確如此,百姓的生活其實有著各種的天災人禍,擺攤再賺錢,都沒有糧食堆在家裡來的讓人心安。”
大明不過初創,元末的戰亂陰影,可還沒過去呢。
蘇璟繼續道:“商人的數量,其實是會自我調節的,因為商人多了,利潤自然會下降,而利潤下降了,有些商人撐不住就會離開,這樣利潤又回去,如此迴圈往復,維持著一個動態的平衡。”
“對於商人,其實沒必要太過畏懼,或者說,太過敵視。”
朱棡認真點頭,仔細的聽著蘇璟說的話。
“扯遠了,還是說這擺攤的事情吧。”
蘇璟將話題拉了回來,說道:“那劉半仙的攤位,今天賺了多少,你可有留心?”
朱棡一愣,隨即搖頭道:“學生不曾留意。”
蘇璟說道:“我倒是留意了一下,今晚他一共接待了四個顧客,賺了六十文。”
“那也不少了。”
朱棡說道。
蘇璟繼續道:“但他之前三天,未曾開張過,也就是四天只賺了六十文。”
“四天六十文,一天不過十五文而已。”
朱棡臉色微變,說道:“那就有些少了,十五文若是自己一個人,尚且還能夠生活,但若是家中有父母需要供養,有子女需要養育,萬萬不夠。”
蘇璟淡淡道:“就是這樣,擺攤做小生意,最大的特點就是收入不穩定,不能只看一天,而且有時候還會有其他的支出,比如說攤位費,還有惡霸的保護費。”
若是之前,朱棡一定會義正言辭的反駁蘇璟,保護費這東西不會存在。
但經歷了工頭的剋扣,朱棡便知道這些都是很有可能存在的。
百姓的生活,就是如此的艱難。
“蘇師,您是想告訴學生,在大明,士農工商,除了士之外,生活都很艱難嗎?”
朱棡朝著蘇璟問道。
蘇璟笑道:“算是吧,當然了,大明的‘士’日子也有不少不過的不是很好。”
所謂士,大多數都是讀書人,當官的。
大明的官員,尤其是洪武年間,各方面還是比較艱難的。
朱棡蹙眉道:“蘇師,學生以為父皇也算是一代明君,為何治下,依舊不能做到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呢?”
當皇帝這事朱棡肯定沒想過,不過對於自己的父皇朱元璋治理天下的水平,朱棡還是有自己的評判的。
朱元璋怎麼也能算是好皇帝吧。
按照蘇璟的說話,豈不是沒人過的好了。
蘇璟笑道:“當今陛下肯定是明君,只不過是你所言的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這個目標太大了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