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璟則是繼續道:“那麼秦王,你知道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時,一般會採取什麼樣的辦法嗎?”
朱樉當即便思考了起來,因為這正是他將來有可能會遇到的情況。
這事,得好好思考。
很快,朱樉便有了答案:“蘇先生,學生以為,還是得多開採金銀礦,不能讓百姓們失去努力工作的動力,得讓他們繼續的發揮自己的才智,提高生產,增多物資。”
朱樉作為上位者,肯定是優先為了自己考量,所以肯定是不可能讓百姓的生產積極性下降的。
蘇璟淡淡道:“若是找不到金銀礦了呢?畢竟金銀是很稀少的。”
金銀的珍惜屬性,註定了其不會大量的存在。
生產力的發展,卻是迅猛無比。
朱樉頓了頓,又道:“那就發行紙幣,也就是寶鈔。”
蘇璟笑笑道:“紙幣好發,但百姓接受亦需要時間,在這期間呢?秦王打算怎麼辦?”
每一次貨幣形式的變化,都需要百姓或者說民眾的緩慢接受。
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有時候甚至需要漫長的過程。
“學生不明白,還請蘇先生賜教。”
朱樉沒再多說,直接朝著蘇璟問道。
蘇璟笑笑道:“我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不過倒是知道有人怎麼處理的。”
“方法麼很簡單,就是將金錠中的金含量縮減,只用之前的八成金子鑄造金錠,但規格依舊相同,如此一來,同樣數量的金子,便可以鑄造出更多的金錠。”
“同樣的辦法還有用在銀錠或者是銅錢上,畢竟哪怕是儲量比金銀豐富許多的銅,也總有會被用完的一天。”
蘇璟的這個辦法,說到底其實也是一種取巧。
“原來如此,蘇先生大才,學生佩服。”
朱樉立刻朝著蘇璟拱手道。
蘇璟淡淡道:“秦王,我說的這個辦法,只是暫時的,並不能長遠。”
朱樉卻是說道:“但若是用在金銀向紙幣過度的期間正合適不是嗎?”
“或許吧。”
蘇璟笑著說道。
有件事蘇璟並沒有說,他所說的這個辦法,其實是西方的一位國王想出來的。
那位國王採用的是減少金幣中的金子含量的辦法。
乍一聽,可能與蘇璟所說的沒多大區別。
但實際上,到了明朝,無論是金還是銀,對於銀色也就是純度的鑑定技術已經相當的純熟了。
減少鑄造所用金子的含量這個辦法啊,或許在西方行得通,在明朝想要實施,可能沒那麼簡單。
“蘇先生,這金銀作為貨幣的優劣您說完了,但與紙幣的關係到底如何?我還不是很清楚。”
朱樉朝著蘇璟再度發問道。
這正是他一開始的問題。
蘇璟說道:“秦王,你仔細想想,金銀稀有的問題,對於紙幣而言,是否存在?”
朱樉瞬間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