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在北宋的時候就出現了寶鈔了麼,蘇先生真是博學!”
朱棡感嘆道。
他自認讀的書很多很雜,但這紙幣的最早出現,形成原因還有名稱,他全都是聞所未聞。
其餘幾人皆是點點頭,他們也不知道這紙幣的由來還有這麼一番典故。
倒不是說他們看的書太少,只不過這些東西,並不在皇家教學的內容裡。
蘇璟看向朱棡笑道:“晉王,寶鈔,也就是紙幣的出現,其實是必然的,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由金銀銅等金屬製成的貨幣,終究轉向紙幣。”
“蘇先生,為什麼是必然的?若是以鐵製貨幣而言,的確紙幣的出現很有必要,但若是換成金銀,想必也就沒有那麼大的重量和體積了吧?”
朱樉朝著蘇璟詢問道。
金銀在同重量的情況下,價值比鐵高太多,體積也小很多。
其餘幾人也是好奇的看向蘇璟,頗有些好奇。
蘇璟微微一愣,心想面前的這幾個非富即貴,金銀財物應該有很多,也不至於不知道金錢數額到了一定程度,哪怕是以金銀作為貨幣依舊很多的道理吧?
但轉念一想,蘇璟便明白了。
這會是大明洪武三年,大明才建立呢,在朱元璋的政策調整下,物價水平其實是很低的。
這就導致了,即便是大批次的貨物,用金銀作為貨幣交易,也不會有太多的不便。
“秦王,金銀的價值再高,終究是實物,只要數目足夠多,那依舊不方便。或者說,紙幣更方便。”
蘇璟淡淡道:“一百兩金子和一千兩金子的重量差了十倍,但若是用紙幣,只要有兩個面額,它們的重量可以是一樣的。”
“也許以現在來說,大明的百姓,還沒有那麼需要紙幣,但未來,總會有需要的那一天。”
紙幣的優勢,比起金屬貨幣可太大了。
朱元璋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這才選擇儘快的印製大明自己的寶鈔。
“那麼很久之前呢,在連鐵製的貨幣都沒有的時候呢?那時候的人們用什麼當做貨幣?”
朱橚朝著蘇璟問道,他總是會有一些和其他人不太一樣的想法。
蘇璟笑笑,看向朱橚,自己這個只有幾歲的學生,還真是相當的有想法。
“吳王你這個問題問的好!”
蘇璟先是誇讚了一句,然後繼續道:“金屬的貨幣那也不是直接出現的,肯定是有一個過程的,貨幣發展的歷史,到目前為止,我將其總結了四個階段。”
“這第一個階段麼,自然是沒有貨幣的時候,或者說,實物即是貨幣,以物換物。這個時期,人類還處在部落時期,也就是史書中記載的炎帝黃帝,甚至還要更早一些。以物換物的方式,弊端很大,比如貨物價值不對等,有時候難以交換,我有一隻雞,你有一隻羊,一隻雞和一隻羊的價值不對等,我又拿不出更多的雞來,想要增加其他型別的貨物你又不需要,交易就很難進行下去。”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古人也想了自己的辦法,比如用貝殼或者是布帛來當成貨幣,可以理解為標準價格的商品,但這些東西當做貨幣,總有些天然的缺陷,比如可以隨意找到,容易損壞,不易儲存等等。”
“這之後,就到了第二個階段了,我稱之為金條銀塊階段。這個時期的古人,以物易物或者等價商品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交易需求了,他們就開始尋找一些稀有的物品作為等價交換物,也就是貨幣。金銀在這個階段,展現出了其獨特的地位,儲量稀少,性質穩定同時易於儲存。”
“這是人類歷史的一次重大進步,金銀用來作為貨幣使用,讓小部落有了變成大部落的可能,甚至是奠定了國家出現的基礎。”
“不過,天然的金銀礦石也有著自己的缺點,天然形成,重量體積都不相同,交易的時候,依舊很麻煩。”
“然後,就到了第三個階段,我一般叫鑄幣階段。這個時期,大約是封建王朝出現的時期,天然的金銀礦石,在鑄造術的加工下,變成了統一規格的貨幣,如此一來,交易變得簡單,也更加的公平。”
“同時,因為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金銀的儲備也漸漸無法滿足交易的需求了,鐵製的貨幣,銅製的貨幣,都曾相繼出現過,並逐漸變成了現在的樣子,銅錢,還有金錠銀錠,都是統一的制式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