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建造之初,設計之人未雨綢繆,擔心在暴雨之後會有大量的積水,而這積水勢必會影響到這座帝王所居住的宮殿,於是就對排水系統進行了非常精準的測量,最後透過這精密的設計以及精細的施工,完美的利用了這留出的坡度,保證了這裡排水系統的完善。
弈和口中的千龍吐水這一奇觀,便是這排水系統的傑作之一,正位於紫禁城之中最為重要的三大殿之處。
所謂三大殿,便是太和殿、中和殿與保和殿,這三殿是故宮的主體建築,矗立在三重漢白玉石龍墀之上,這龍墀由大塊漢白玉石所砌成,威嚴大氣,充斥著皇家風範。
這龍墀的每一層臺基上均雕有須彌座,須彌座上橫置名為地袱的大塊長方石條,地袱之間立有望柱,望柱之間再安設欄板,在欄板之下鑿出了一個排水的孔洞,每個望柱下都有一個石雕螭首,也就是所謂千龍吐水中的龍頭。
在整個龍墀上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二個石雕螭首,螭首兩唇之間鑿有圓孔,同時與望柱底下的孔道相通,同時在建造之時,特意將檯面設計的比四周略高一些。
由於檯面的設計是中間高於周邊,所以每當暴雨之時,匯聚在龍墀上的雨水自然就會流向地勢便底的四周,從而進入螭首之中再由螭首向外噴出,由於其設計時的特殊角度,由螭首噴出的雨水都呈一道道拋物線,一千多個螭首同時噴發之時,便形成了弈和口中千龍吐水的宏偉奇觀。
原來這就是所謂的千龍吐水。
聽完弈和的描述,我開始在腦海中想象著那巧奪天工的精妙設計,忍不住對古人的智慧與手藝感到萬分佩服,可是在感嘆古人智慧的同時我還是忍不住好奇,這千龍吐水的機關與我們現在的處境又有何關聯?
薛楠看樣子是和我想到了一起,而她性子比我要急,忍不住再度開口對弈和詢問道。
“弈和,就算這千龍吐水再壯美精妙,可是這和雕像的藏匿之處又有什麼關係?”
“楠姐,這兩處未必沒有關係。”
說話的居然不是弈和,而是一向被我們忽視的沈浪,他難得認真下來聽完弈和的講述,眉目間若有所思。
“聽弈和所說,這千龍吐水是紫禁城中為了排水所特意設定的機關,只有暴雨或者連日不停的大雨才會將其觸發,到時雨水紛紛從龍頭處以拋物線排出,由於這設定的特殊性,所以這千龍吐水所噴出雨水的弧線軌跡都是固定的。”
“而且這千龍吐水的龍實際上是石雕的螭首,我如果沒記錯的話,白日之時在永安的帶路之下我們遊遍這黃花寺,那天王殿旁似乎正好有著幾尊螭首!”
聽完弈和與沈浪所說的內容,我低下頭將這二者所說的內容糅合到一起進行思考。
這黃花寺內居然正好有著螭首龍頭!?
所謂的巧合之說我一向一笑置之,既然弈和說到千龍吐水,而這裡又恰巧有著這一奇觀中所提到的螭首龍頭,看來一定是有人刻意為之。
所謂利涉大川,大川即為大江大河,可是換個角度去想,江河皆為多水之地,過量的積水同樣可以理解為大川之地,聯想到春亭所推測出關於降雨的先決條件、弈和對千龍吐水的猜想以及沈浪白日間無意發現的螭首龍頭,這些線索似乎已經可以連成一條線。
暴雨、螭首、千龍吐水、拋物線、積水之地……
想到這裡我眼前一亮,或許這卦象所暗示的,正是在暴雨之後由位於天王殿旁的螭首中噴出雨水所形成的積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