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銀錠中年代最早的,是漢景帝中元二年 公元前148年 所鑄,漢代白銀流通不廣,隋唐以前稱銀錠為“銀餅”、“銀鋌”,稱扁平形銀幣為“鈑”、“笏”、“版”,棒形的稱“鋌”、“挺”,宋以後改稱“銀錠”。
元代於銀錠之外總稱“元寶”,形式變為馬蹄形,故亦稱“馬蹄銀”。明清兩代均沿用“元寶”一詞。
白銀的顏色白潤而沉穩,銀錠氣孔中有金黃色的多彩寶光,銀錠本身色彩為雪白色,老銀錠由於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們觸控、氧化等損傷,銀錠已自然生成了一層銀鏽和包漿,這種銀鏽和包漿的顏色大多為灰色或灰褐色,色澤溫潤。
民間對白銀鑑別銀色有很多口訣,比如什麼“七黑八灰九轉青,九五成時色還清”、“七黑八紅九帶白,九五成時還原色”等等。
銀錠銘文是指鑄造銀錠時鏨刻或鑄造在銀錠上的文字,內容歷代不盡相同,大體包括銀錠鑄造的時間、地點、用途、成色、官員或工匠姓名等。
銀錠造假的方式五花八門,主要歸類就是減低銀的成色和重量兩種。細分後,一是用鉛錫,其表面呈青黑色,二是澆鑄時將銅塊凝固在銀錠內部,外表鎏銀,體大而輕,手感顯然不同。
三是灌鉛法,在真銀錠底部挖出一個小洞,取出銀後灌入鉛,再封焊洞口。
“那是鉛鍍銀,鉛都露出來了,沒看見?那兩人是合夥蒙你呢。”林如海淡淡道,這種事在潘家園司空見慣,他說起的時候已經沒有一絲情緒了。
“可是……”
“可是都符合你看的書,是不是?作假不如此,你們會上當嗎?袋子裡是什麼?”林如海問。
蘇翰文有些沮喪,但又慶幸林如海來的是時候,沒遭遇損失,聽他問起袋子裡的東西,轉而開心道,“我撿的漏,你幫著看看,尤其是那枚田黃石印章……”
“都是贗品,花了多少錢?”林如海扒開袋子看了一眼,問道。
“你都沒仔細看,什麼都是贗品?”蘇翰文埋怨道。
“多少錢?”
“十四萬二。”
“行,就當買教訓了。”林如海剛說完,迎面過來一人,道,“林先生,好久沒見了。”是鼎甲古玩店的夏言鋒。
“夏兄,這麼巧?”林如海跟他握手。
兩人之前曾有過齷齪,但時間流逝,彼此都放下了,夏言鋒笑道,“去看了一件東西,對了,週末協會的活動你去不去?”
“什麼活動?”林如海遞給他一根菸,問道。
“王老讓咱們每人帶一件寶貝,然後比比,到時候誰的物件價值低,就請大家吃飯。”夏言鋒點著兩人的煙,笑道。
林如海也笑了,道,“這活動倒有意思,我儘量去,夏兄,回頭見。”
兩人擺擺手,林如海繼續向雅集古玩店走,蘇翰文可鬱悶了,嘟囔道,“等到了店裡,你好好看看,我感覺這三件東西都是真的。”
林如海搖搖頭,懶得跟他說,快到二區拐角時候,物緣齋老闆錢龍正立在門口臺階上抽菸,他招招手,“小林,好久沒見你了,都忙什麼呢?”
“瞎忙唄,錢老,身體可好?”林如海走了過去。
“老樣子,來,進屋陪我喝茶。”錢龍招呼道。
年初在AO門玩牌贏回那些文物時候,林如海叫了不少朋友南下,潘家園除了辛老頭,錢龍也去了,回來時候下機,一人捧著一件國寶出來,在記者們的閃光燈下出現,相當有榮譽感。
自那之後,錢龍對林如海極有好感。
進屋喝茶,林如海介紹了蘇翰文給錢龍,然後三人喝茶閒聊,錢龍說起了林如海上次撿漏的宣德灑藍釉瓷,他嘖嘖嘆道,“前些日子我在老辛那裡看到,真真了不起的好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