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不經意間籠罩整片大地,陣陣山中濃霧,無聲無息浸染山林。
唐劍的部分心神已控制著雜毛犼進入了次元空間的空間間隙內,鑽入了那片廣闊的空間。
另外部分心神則關注著荒古小世界在夜裡誕生的劇變。
之前,他的主要心思都是關注那些可能會製造出傳奇事件的傳奇物種身上,倒是沒太關注其他生物的變化。
此時仔細去關注,便發現日夜交替的轉變,居然已令荒古大地上一些環境適應能力差的物種,開始大規模的死亡。
例如很多已經習慣吸收大量陽光而生存的植物,在曾經暴雨降臨時便大規模死去。
好不容易它們中的部分物種吸取了教訓,轉而汲取雨水完成新的進化,生長出長長的根鬚扎入土壤,將攤開的葉片重新蜷縮起來,頑強生存下來。
結果大雨過去後,清冷月光伴隨驟降的夜裡氣溫來襲,山霧宛如一場凜冬入侵而來。
許多艱辛挺過了雷暴雨的生物,皆倒在驟降的氣溫與削弱了太多倍的光芒下。
氣溫驟降導致的連鎖反應是很多植物枯萎,陽光缺乏導致大量需要汲取陽光的植物死亡。
植物大範圍枯萎死亡後,不少食草類生物也紛紛在飢寒交迫中死去。
少部分被迫轉變為食肉生物,與其他野獸互相廝殺,使得長夜時期的世界變得更為殘酷危險。
漸漸從人族開始,將縮小了很多倍的大日稱作“冷月”。
人們將太陽高懸的時期,稱作大日季;
將暴雨如注的時期,稱作大水季;
將雨後黃昏的時期,稱作天變季;
將大日消失,冷月出現的時期,稱作冷月季。
最初的人們對於時間轉變的最模糊概念,由此誕生——粗糙的四季時期。
唐劍邊觀察邊暗暗在荒古日誌上寫下記載。
“相較於很多適應不了環境變化,在驟降氣溫中難以儲存住身體熱量而不適生病,從而死去的大量野獸,人類就要幸運許多。
人類已懂得居住山洞或草屋內,懂得生火取暖,抱團求存。
一些大型野獸尋找不到食物,在寒冷中紛紛死去。
人類卻因體型很小,對食物和熱量的需求沒那麼大,再加上神農教導很多人類種植出的五穀,大量合力殺死的襲擊人類部族的野獸等等,都導致人類漸漸發展起來。
他們的食物並不匱乏,保暖有火焰、乾草編制或野獸毛皮製作成的衣物等......
不過這個時期的人類,雖因部族的存在初步建立起了秩序,卻仍舊還未完善禮儀各方面的制度。
他們的生存狀態非常原始,思想大都愚昧,道德也不存在,很多比野獸強不了多少......”
儘管人類中的確會出些例如神農氏、祝融氏、燧人氏這種人傑。
但此時,絕大多數人類還是很愚昧的。
唐劍就關注到很多人類部族都非常迷信愚昧。
他們信奉自己所化身成的荒,紛紛為他鑄造了雕像,稱他為聖祖。
這也就罷了,居然還經常將部族中殘疾或者年邁的老人帶到雕像跟前幹掉,稱讓死去的族人追隨聖祖的腳步,永遠伴隨他們身旁,成為部族英魂。
這種操作就非常野蠻殘忍了,可以說毫無人性可言。
但這樣一來,也的確很好儲存了部族的實力,減少了食物資源的消耗。
“雖然這的確就是當時那種時期最鮮明的特徵,這樣的發展也實屬正常,畢竟道德禮儀制度的建立,也是需要時間和思想上的覺悟的。
現在的人類,絕大多數都太蠢了,可看到這一幕幕,還是覺得心靈被觸動啊。”
唐劍略思索,還是沒打算干預。
如今伏羲和女媧都已返回本部族,正在聯合神農,一同商議建立起巨大的人類聯盟渡過長夜,迎擊所有來犯野獸,強族強種。
各種人類制度,總會在這三位人類祖先的督促下慢慢建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