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怨朝廷,怒斥有人禍亂朝綱,甚至有要當東萊郡土皇帝的架勢。
最終還是那郡丞看不下去,將蕭景川扶走歇息去了。
眾人也隨即散場。
隨著三郡聯軍大敗的訊息傳回,中央尚書檯不少官員都震怒不已。
只覺得這個東萊郡守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皇權威嚴。
他們恨不得從重病的老皇帝那搶來兵符,號令天下軍士將領,對那東萊郡群起攻之。
只可惜他們都沒資格做此番決定。
現在那六個皇子都在虎視眈眈,誰敢擅自動用帝王兵權,妄圖搞事情,最先死的人必定是他。
朝廷出不了兵,尚書檯的官員不得不在怒斥了那三郡郡守後,再次要求他們出兵,不惜一切代價攻下東萊郡,將東萊郡守抓到帝都來。
但這次,三郡郡守明顯更加不配合了,以各種理由搪塞,拖拖拉拉始終不肯再出兵。
不得已,尚書檯也只好再找他郡守,但其他郡守也不是傻子,意識到東萊郡是塊極其難啃的骨頭後,都以路途遙遠,軍糧不足,亦或者匪患嚴重為由,也都拖了起來。
說白了這只是尚書檯那些官老爺的命令,並非真正的聖旨。
而此事一出,天底下不少有心人都意識到一件事。
在這個非常時期,皇權對偏遠地帶各郡的影響力已經相當低了。
當然,其中一部分的郡守,背後都站著某一個皇子,不理睬尚書檯的官員,也是因為有靠山使然。
但不管怎麼樣,當見到東萊郡守違抗朝廷命令,甚至挑起戰火仍能相安無事後,不少手握權勢之人,內心越發躁動了起來。
既然一個東萊郡守能做到這一步,為什麼他們不可以?
不難預見,今後膽敢這麼做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且不說這些旁觀之人的想法,蕭景川於郡守府中卻是依舊愁容滿面。
送去三皇子那的信件猶如石沉大海,一點回訊都沒有。
而其他幾個皇子也沒有要撈他一把的意思,這讓始終孤立無援。
他實際上很清楚,雖說現在朝廷那邊無法調動一兵一卒討伐他,但這只是暫時的。
一旦朝中局勢稍稍穩定下來,等待他的必定是滅頂之災。
而他的擔心也很快應驗了。
老皇帝久病復甦,很快整頓了一波朝廷上下。
同時一道關於東萊郡的聖旨也隨之散出。
令東萊郡周邊的六郡共同出兵,火速討伐東萊郡守蕭景川!
這一次,是實打實的皇帝聖旨,且夾雜著那九五至尊的怒火。
老皇帝統治大瀚朝這麼多年,餘威猶在,六郡郡守哪怕再不願,也不敢有所拖沓。
同時,老皇帝還調動了五萬邊防軍,一方面是起到督戰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彰顯朝廷實力。
這一次,勢必要以秋風掃落葉的勢頭,解決叛逆之人!
多少有要拿這東萊郡守殺雞儆猴的意思。
於是浩浩蕩蕩的聯軍三日集結,發兵東萊!
共計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