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在曹操大舉進犯徐州的時候,劉備挺身而出,雖說沒有打敗曹操,但是依然拖住了曹操進軍的步伐,再加上各種各樣的輿論壓力,曹操最終是退軍了。
所以自從那一仗打完之後,劉備在陶謙軍中的地位開始水漲船高,一路飆升,至少有一定的話語權呢,這一次進攻袁術,也是劉備的建議。
即便是陶謙不想摻合此事,但是在劉備的再三勸說下,他終究還是同意發兵,所以說劉備也從東邊對袁術發動了進攻。
不過據說劉備進攻之時,因為兵力不足的原因,被袁術打敗,最終只能一路向西和曹操合兵一處,準備一舉進攻袁術,這就是全部的資訊,曹性聽完之後點了點頭,雖說劉備的這一手看似沒有什麼不妥的,畢竟他劉備也是以漢室宗親的身份自居,如今有兵權在手,出兵討伐一下逆賊,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對此曹性只能呵呵一笑。
劉備此番帶兵出征,估計他在軍中的威望又要增加。畢竟曹性是知道的,袁術這一次是被打的相當之慘,也就是說再怎麼樣劉備也是勝利者,回去之後他在軍中的威望肯定是要增加的,曹性心中不得不感嘆一句,這個劉皇叔又準備出來搞事情了啊。
剩下的就是從南面進攻的孫堅,孫堅原本是袁術的手下,但是他們二人不和,這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自從漢獻帝死了之後,孫堅回到江東,逐漸起了自己的班底,自稱吳郡太守,孫堅這種自封的行為,引起了他老上司袁術的不滿,不過袁術不滿又能如何呢?當時袁術就沒有管這件事,袁術只是忙著稱帝。
結果他剛剛才稱帝,孫堅就說袁術這是大逆不道,他要與袁術徹底的斷絕關係,從今天開始,他與袁術不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對立的關係,緊接著孫堅就直接派兵沿著水路向北進攻。
據說孫堅的水戰也是挺猛的,和袁術打仗那是一路上高歌猛進,如今已經登岸了。
不過登陸之後的孫堅,並沒有如一頭猛虎,一般繼續向前橫衝直撞,而是選擇了繞道而行,他行走的方向似乎也正是曹操的這個方向,孫堅也不傻,他現在再怎麼也算是一路割據勢力。
與其單打獨鬥,去與袁術拼一個你死我活,還不如靠近曹操,大家一起進攻,贏了之後一起瓜分地盤有何不好啊?
最後再加上曹性,攻打袁術的總共也就四路諸侯,至於說冀州的袁紹,他肯定也對他這個弟弟袁術的稱帝多有不滿,但在關鍵時刻他還是回想起了他和袁術畢竟是兄弟。
如今袁術的稱帝已經引起了多方勢力的不滿,四大諸侯齊齊圍攻,若他再去插一腳的話,估計袁術真的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他最終是沒有出兵。
將這些資訊收集完了之後,曹性沉吟了片刻,匯總了一下大家的決定,最終還是拍板決定,他曹性不會標新立異,既然大家都向曹操那邊靠攏,那他曹性也一定要向曹操那邊靠攏。
所以說曹性,帶領眾將觀看了一下沙盤地圖,找準了曹操的位置,變相曹操的那個方向匯聚而去。
差不多又過了三日的時間,曹性他們行走到了一座比較大的郡城,這座郡城靠壽春城,也就是袁術的治所。
但是這句郡城,現在已被曹操全盤佔領,這也就間接的說明了一個問題,曹操的確非常厲害。他與袁術打仗,反正吃虧的是袁術。如今袁術的地盤在急劇的縮小,而他曹操則是在一路的冷靜,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當曹性來到此處之時,他所遇見的人可不只有曹操,就連孫堅和劉備也全部來了。
當天曹操熱情的接待了所有人,大擺宴席,讓孫堅劉備還有曹性全部匯聚一處,曹操熱情洋溢的先說了一番開場白,大概也就是他們四個,全部都是一心向漢的大忠臣,此番集結於此,也都是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消滅袁術這個亂成賊子,所以他們四個更應該齊心協力才是。
對於這番話,立馬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而曹性也是跟著附和,畢竟這些場面上的事情還是要維持一下。
接下來曹操又開始詢問眾人究竟有何破敵之策?眾人都是紛紛發表自己的言論,首先是劉備站出來說道,他們有四方諸侯,可採取三面合圍之法,將袁術逼到一個角落裡,到時候滅亡袁術那是分分鐘的事情。
孫堅也說到它,此番帶來最多的東西就是船隻,袁術手下的人馬,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但總的來說南方人的數量還是少於北方人,所以袁術計程車兵大多不懂水,在若是江上絕戰的話,他有把握一戰定輸贏。
曹性這邊發言的正是法正,法正在酒宴上侃侃而談。發證的計策就是斷其糧草,袁軍可破。
雖說汝南是一個富庶之地,但是話又說回來,在袁紹的治理下,袁術只知道橫徵暴斂,而不懂發展,所以說如然表面上看似繁華,實則內地已經腐朽不堪,只要眾人齊心協力,讓他的糧草運輸困難,如此一來,想要擊敗袁術的難度便會降低許多。
聽著法正的建議,曹操的眼睛一亮,不過他很快就收回了目光,點了點頭,他旁邊的戲志才見此,也是一臉和煦的站了起來。
戲志才也是將他那灼灼的目光忘了法正一眼,隨後又收了,回去之後便說出了他的建議,其實戲志才所說的,可以說是法正他們三位的綜合建議。
大概意思也就是兩面合圍,兩面合圍,孫堅在長江布控,然後斷其糧草。
當戲志才說出這番話之時,曹操立刻站出來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