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得知訊息,知道對方不大高興,但也不大理解。
“我建議你們去北荒實地考察一下,因為剛才你們說的很多條件都不成立,比如交通周邊環境生活條件。”
“這是雙贏的事兒,學院方可以好好考慮一下。”
顧明棠也將自己這邊的優惠條件一一陳列出來,每個人面前都發了一疊檔案,希望他們看了之後再發表意見。
這和顧明棠最初預料的有點不大一樣。
但她也沒放在心上。
本來這就是一個計劃,此路不通還有別的路。
可能他們的顧慮還是有道理的。
會議連開了兩天。
農業學院的從上到下都不同意,他們更希望這筆資金用來擴大他們的學校。
多建幾棟教學大樓,多建宿舍,提高師資力量。
這個想法也不能說是錯誤的,尤其是現在很多人覺得費勁巴力勞民傷財將分校建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簡直是在開大玩笑。
就算解釋清楚了,條件擺上了,也知道渠臨現在變成市了,那也改變不了他們心裡的想法。
再說了,如果真的建分校,主校的人,必定要分一部分過去。
到時候誰會去呢?
老師都不願去,就別說學生了。
為什麼京城的大學各個含金量都那麼高?
哪怕有的還不如他們呢,可是卻依然高高在上,還不就是因為佔了一個好地方嗎?
這歷來都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沒得這學校建分校,不去好城市,而是跑去一個偏僻山村。
所以這個就真僵住了,現在開發區還是建設之中,帶他們實際考察也沒有說服意義。
顧明棠不再糾纏,帶著人就回來了,也沒去省裡彙報工作。
這個講究一個雙方自願,到時候讓周縣給省裡彙報一下就行。
在路上的時候,顧明棠腦子裡轉了一圈又一圈。
在她的印象中,有幾所大學就是八十年代初期成立的。
而且後續很出名,在成立之初,得到了很多支援。
依託著兵團完全可以重新打造一個大學,這個就沒有農業學院什麼事了。
顧明棠回去之後先找秦風,問他想不想和回來的這些人一起參加一場特殊的考試,就是單獨給他們考試,能考到哪裡就給你最後鑑定到什麼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