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件事情,我們的人抓住了幾個探子,在經過審訊以後,他們交代自己是從洛陽過來的,主公你看這怎麼處理?”在曾禹交代完事情以後,謝靖彙報道。
曾禹聽言,神情變了一下,他開口問道:“他們有交代具體是誰派來的嗎?”
“他們說自己是車騎將軍董承的奴僕。”謝靖回道。
曾禹想了一下,對於董承他是知道的,所以並不是特別擔心,但就怕對方將自己的這邊的情況在洛陽公之於眾,到時洛陽的那些世家豪門肯定會像聞到腥味的貓一樣,萬一張讓頂不住壓力,讓自己將安平出去,那就麻煩大了,一切又得從頭開始。
“這些人有查到什麼東西嗎?”曾禹追問道。
“應該沒有,據我們的人調查,他們來安平也只有三天,應該查不到太多東西。”謝靖也是煩惱,對方仗著自己身後有董承撐腰,油鹽不進,沒有曾禹的指令,又不能對他們用刑,所以現在沒有從他們嘴裡撬出什麼有意義的東西。
“你們抓他們的時候,有沒有驚動其他人?”
“沒有,兄弟們是晚上秘密行動逮捕的,並沒有驚動其他人,而且經過確認,這裡應該只有他們幾人。”謝靖擔心打草驚蛇,在將這幾人逮了以後,特意在他們住的地方觀察了幾天,沒有見到其他人過去接頭。
“那就讓他們消失吧,就安排成山賊做的,不要弄到安平縣境內。”聽了謝靖的回答,曾禹果斷的下令道,他不希望節外生枝。
而且他也不清楚董承為什麼會派人過來,這是他本人的主意,還是太后或者何進讓他過來探路。但是既然他只派了這幾個人過來,說明也並沒有放在心上,只是試探性的打探,如果這幾人被山賊殺了,即使他們下次派人過來,時間上也不會這麼快,至少可以拖上一段時間。
謝靖並沒有想這麼多,他聽道曾禹的命令後,就領命下去了,留下曾禹一個人在那裡。
不過這件事情給了曾禹一個提醒,隨著安平的發展,名聲的崛起,後面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勢力派探子過來。所以對於治下百姓和訊息的管理,需要一套更加詳細的系統才行。本來漢室最初的戶籍制度是很完善的,所有人的戶籍標籤都是一式三份,登記有姓名、籍貫、學識、經歷甚至長相、家世等,而到了東漢末年,這些制度漸漸的形同虛設,安平縣的戶籍還是曾禹上任以後做了一些整理,但也做不到漢初那麼嚴格,只是粗略記錄了一下姓名、家庭以及名下的一些田產等。
“看來我應該試一試改進一下戶籍制度,想來這樣就能徹底擺平境內探子,暗線還有徭役,人口等一系列的問題了。”曾禹自言自語的說道,說完,他讓親兵去旁邊將柳能叫過來,這件事情需要和他商量一下。
親兵領命出去之後,很快就領著柳能過來了。曾禹並沒有寒暄什麼,等柳能進來後,他就向柳能表示自己打算在安平縣城實行一種新的戶籍制度,然後將這個戶籍制度詳細的跟柳能介紹了一遍。
柳能對於曾禹交戶籍制度除了讚歎之外,不知道還能說什麼,至少以他多年的學識以及這半年以來的執政經驗,愣是沒有聽出來漏洞,對於自家主公更是崇拜,相信他是真的有著後世多年的經驗。他一邊仔細聽講,一邊將自己的不懂得地方記憶下來,這些不明白的等之後再問曾禹。
曾禹講解的時候也在看柳能的反應,見他對於自己所講十分贊成,對此曾禹覺得是理所當然的,畢竟他講的可以正常歷史中後世大明朝的戶籍制度,近兩千年天下賢能傾其全力才研究出來的東西,在現在提出來豈能不甩它好幾條街。
曾禹不是沒想過其他的戶籍制度,但是唐宋元明清,如果論對於百姓管理的嚴謹與否來看,想來想去,最後眼光還是落在明朝的戶籍制度,畢竟這個制度可以算是自上古至今時以來最完善的制度,雖說其中有不少不和諧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認明朝的戶籍制度對於稅收,人口管理,徭役有著巨大的好處!
不管是相當於二十一世紀戶口本的戶帖,還是戶籍劃分管理的方式實在是太先進了。先這個戶帖不僅註明了一家人姓名,籍貫,還註明了財產,寫在戶帖上的財產才是受到社會認可的,法律保護的,沒寫上去,那就對不住了,偷了也沒辦法證明,所以這個東西還是很有用處的。
再一個劃分戶籍,主要就是分為民籍,軍籍,匠籍,分別由戶部,兵部,工部各自管理,這些籍貫不影響當官,只要你有能力就能當官,這個戶籍主要是用來區分,再加上古代一般都是子承父業。
不過曾禹也知道這個劃分的弊端,那就是社會分工的固定,父輩從軍,那他的子孫也只能世世代代當兵,即使他們體弱多病,什麼都不懂,也只能去當兵。或者說一個完全不通醫術之人,也只能去接自己父輩的班當醫生,要想改變也可以,但是難度太大。而在漢朝,如果按照明朝的制度,甚至是根本改變不了,因為要改變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做官,而明朝是科舉已經發展起來的朝代,所有階層做官都可以透過科舉,遠不是現在的察舉可比。
所以他對此也做了一些改變,允許百姓擁有改變戶籍的機會,每個百姓最開始都是民籍,要想變成軍籍,就需要透過入伍的考核,而匠籍,必須透過官府的相應的考核才能獲得。不過這兩個籍貫獲得雖然有難度,但是他們也有更大的好處,軍籍的家屬都能獲得官府的優待,無論是農具或者種子還是其他等,都能優先從官府獲得。而匠籍則是可以獲得官府一定的補助。
之所以特意保留這個匠籍,也是曾禹的一個打算,對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他記得很清楚,也深信這個事實,隨意對於技術這一塊他看的很重,這也將是他未來一定要大力發展的方向。
除了戶籍的劃分意外,接下來是民籍自帶的裡甲制度,將一百一十戶編為一里,最擅長的種田的十戶為里長,然後將剩下的一百戶平均化為十甲。這樣每年需要出徭役的時節,一名里正帶著一名甲還有這一甲十戶要出的人去負擔徭役。
每一甲負責一年,大家排著班。叫做“排年”。這樣,每年有九成的老百姓不必再驚擾,保護了鄉間農業生產和正常秩序的生活。
當然更重要的是因為徭役是排年排出來的。所以老百姓會自的盯著自己這個裡是不是有人要溜,因為服過徭役的那個甲相當於那一年給一個裡的人都服了徭役,然後沒服過徭役的你想要逃徭役,那先要問過之前那些人願不願意了。
至於一次排年結束之後,就可以重新編制,順帶著將人口普查一下,有心情再算算人口結構。必要的時候可以在調整各地男女的比例,總之除了將民籍的百姓全部綁在居住地以外,其他的還算不錯。
至於這種戶籍制度等以後繁榮了該怎麼辦。陳曦只能說涼拌,到時候再說到時候的話,天知道到處搬遷的時候該用什麼戶籍制度,要不真心達到農無稅。也就無所謂了靠著這種繫結的戶籍收繳農稅了。
“基本就是這些了,你下去以後商量一下,看看還有沒有什麼漏洞,沒有的話就交給你們了,有的話,就提出來咱們一起商量解決。”曾禹說的口乾舌燥,總算講完了。
“主公,那關於這個匠籍的考核,具體怎麼實施。因為目前我們並沒有大匠級別的工匠,如果讓外行人去主持考核,肯怕不足以服眾。”柳能將自己想到的一個問題提了出來。
“這個我知道,對於匠籍,我打算分的細緻一點,比如醫生、基建、木匠等。目前有幾名太醫令的醫生就在咱們這裡,我會讓他們主持考核,相信對於目前的安平來說,他們的級別已經足夠了。而其他的考核,暫時先放一放,以後會有足夠的大匠來主持考核的。”曾禹對於柳能的提問沒有意外,這些他也有打算,向柳能回答。
“其他的屬下暫時沒有問題,我下去和其他人商量一下。主公提出的這套制度幾乎已經完整,實在讓屬下佩服。”柳能一臉激動的說道,從他的語氣和神情可以看出他的真心的佩服自己這位主公。
“哈哈,那如何操作就交給你們了。接下來的事情比較多,無論是縣城的擴建,還是這次的戶籍改革,你都要全面參與,特別是這次戶籍改革,將由你親自負責,一定要安排好,不要出什麼亂子。”曾禹交代道。
“諾!”。
“晚上我打算在縣衙舉行晚宴,你通知下其他的人,讓大家一起過來。算是給元皓還有子龍接風。”事情談完了以後,曾禹向柳能說道。
“是!”聽到曾禹的這個吩咐,柳能開心的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