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彧聽到呂仲遠他現在不是少府太醫令,便覺得奇怪,忙問他:“哪現在的少府太醫令是誰?”
“現在的少府太醫令是俞太醫。”
“俞太醫。”公孫彧覺得有點奇怪,論醫術醫德他都在呂仲遠之下,憑什麼他就能當上少府太醫令?便繼續問道:“俞桑田俞太醫現在是少府太醫令?上次在五柞宮見過他,論醫術他都在你我之下,為何就當上少府太醫令。”
呂仲遠長嘆一聲,道:“現在後宮由長公主負責,她喜歡誰就是誰,那俞太醫跟長公主的情人丁外人交好,便透過長公主將我免去少府太醫令之職,由他來當,我現在是太常太醫令。”
漢朝太醫院有兩個系統,一個屬於少府,專門負責皇帝皇后和宮裡的后妃王子們看病,設有太醫令;而另一個系統屬於太常,是專門醫治公卿百官的病,也是設有太醫令,但是就沒有少府太醫令那麼威風。
“人,真人,上次便看出他的人品有問題了,我還他開給先皇的藥方有不妥的地方,看來應該是把他也得罪了。”
易素素比較關心劉弗陵的便秘症,便問道:“呂太醫,那皇上的魄門閉結症現在好點了嗎?”
呂仲遠搖搖頭道:“我正是為此事而來,前幾俞太醫休沐,於是宮裡便召我去給皇上看病,你猜皇上多少沒有出恭。”
易素素想了想道:“以前趙婕妤召我去看時,當時皇上才五六歲,都要三五才一次,現在長大了,會不會好點。”
呂仲遠仍是搖頭,道:“現在情況更糟,五六都不到一次,那遺矢硬如磐石,又黑又臭。”
“皇上是不是經常吃大魚大肉,很少吃菜,其實吃野菜最好,當時我就交代趙婕妤要經常煮野菜給他吃。”
易素素對劉弗陵的病那是瞭如指掌,趙婕妤過世之前,他的病基本都是易素素去看的。呂仲遠聽易素素完後,嘆氣道:“如果一直是素素去看的話,現在應該好了,皇上現在不但很少吃菜,還經常吃一些至陽的食物;前段時間,長公主跟皇上娶了一妃子,乃丁外人在民間找來的,生得國色香,皇上很喜歡她,經常跟她在一起,可惜那妃子到現在還懷不上,長公主就讓俞太醫去看,俞太醫居然開了很多至陽之藥給皇上喝。”
他們都是行醫之人,知道藥物藥性越陽,對排便越不利。公孫彧沒有接觸過劉弗陵,只是在五柞宮時見過他一面,對其不是很熟悉,不過照推他也應該才十歲左右,怎麼就娶了妃子呢?於是問道:“皇上年紀應該不是很大吧,這麼快就娶妃子了。”
呂仲遠笑呵呵的道:“皇上雖只有十歲,但發育挺快,身高差不多有六尺了,看上去都有十五六歲的樣子。”
易素素也點點頭道:“是的,他很就發育很快,才五歲時就比我還高呢,我都有四五年沒見過他,想不到都這麼高了。”
“他現在整都跟周貴妃在一起,周貴妃會跳舞,他們經常通宵達旦地歡樂,我真是擔憂他的身體,特別是出恭的問題。”
呂仲遠不愧是醫德高尚,就算現在不是少府太醫令,但是對皇上的病情仍是記掛於心頭。易素素以前有跟過劉病已的病情,多少知道一些,便問道:“皇上現在病情是燥結嗎?”
呂仲遠點頭道:“是燥結,但很難判斷是熱燥還是寒燥,看俞太醫開的藥應是熱燥,但我有覺得不像。”
公孫彧記得在《倉公診籍》裡面有關於燥結的記述,想了一下,便道:“燥結不但有熱燥、寒燥,還有實燥、虛燥、氣燥、血燥、風燥;熱燥即陽結,脈浮數有力;寒燥即陰燥,脈沉遲有力;實燥即胃實硬燥,虛燥即脾虛,先硬後溏;氣燥即是氣道阻隔,血燥則血液乾枯,而風燥即久患風病之燥。”
公孫彧一口氣出了燥結的幾種症狀,呂太醫聽得津津有味,頻頻點頭,大讚:“公孫醫師不愧是名醫真傳,一個燥結就出這麼多症狀來。”
易素素也不甘示弱,他的記性比公孫彧好多了,繼續補充道:“熱燥能食,與三陽熱證相同;寒燥不能食,與三陰寒證相同;實燥與腹滿痛相同,而虛燥則與少氣腹縮相同;氣燥與噎嗝反胃相同,血燥與久病老虛相同;風燥則風家治之,還有直腸結,即燥屎巨硬,結在魄門難出之燥也,從導法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