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彧把叔叔送過來的醫書拿出來看看,那是一卷卷竹簡,足足有一大箱,他隨手抽一卷簡牘出來看,只見簡牘右邊題頭寫著“平人氣象論”五個字。
“平人氣象論,好熟悉的名字,在哪讀過呢?”
公孫彧想了一會,還是想不出來,繼續看下去,只見下面寫道:
“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調病人,醫不病,故為病人平息以調之為法。”
看到這裡,公孫彧絞盡腦汁地想,終於想起來了,在《黃帝內經》裡面的《素問》有《平人氣象論》,莫非是《黃帝內經》?
於是再繼續看下去:
“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澀曰病風,脈澀曰痺。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踈乍數曰死。”
看完後整卷簡牘後,公孫彧心裡想,這確是《黃帝內經.素問》的“平人氣象論”,這段文字在上大二時背過,但是他記得《黃帝內經》好像是成書於西漢末年,現在還是西漢中期,怎麼會有《黃帝內經》呢?
江充會醫術,問他準知道,不過現在他又不在,要不問陸機和盧福,或許他們知道,於是公孫彧跑過去問道:“陸大哥,盧大哥,你們知道有一本醫經叫《黃帝內經》嗎?”
一向心直口快的陸機馬上說道:“黃帝內經?沒聽說過,也沒看過。”
盧福也想了一想說道:“我也沒聽說過,可能是我才疏學淺吧,等一下次倩回來問一下他,興許他知道。”
公孫彧再繼續挑另一枚簡牘出來看,只見上面寫著“脈要精微論,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這也是《黃帝內經.素問》的“脈要精微論”。
公孫彧看看其他竹簡,卻都是一些方子,只有這兩卷是《黃帝內經》的內容。
這時公孫彧突然想起《平人氣象論》裡面是黃帝與岐伯的對話,要不再開啟看一看是不是真的他們的對話,還是後人杜撰的?
於是他再次開啟《平人氣象論》看,只見上面沒有寫黃帝與岐伯的對話。
奇怪,這篇跟《黃帝內經.素問》的“平人氣象論”的內容差不多,就是裡面沒有黃帝與岐伯的對話,通篇都在論述平人脈像。
這時公孫彧心中有數了,這些可能是散落的醫書,也不知道叔叔在哪得到的,應該還沒有人把這些零零散散的歸納起來,整合成一本大總成的醫經。
公孫彧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黃帝內經》究竟被整理出來了嗎?
如果此時還沒有整理出來,我何不嘗試一下。想到這裡,他抿抿嘴笑了一笑。
公孫彧已經有目標了。
一直到傍晚,江充才回來,只見他手裡捧著一壺酒,春風滿面地大踏步走了進來,一進門就大聲喊道:“盧福,快備幾個小菜,今晚我們要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