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彧醒來後,發覺自己躺在一間簡陋破爛的茅屋裡,茅屋像是表叔的茅屋,但屋裡面沒有桌子椅子,地下還是黃泥土,上面鋪了幾層稻草,再放一張席子就算是床。
剛開始孫彧還以為是表叔救了他,後來發覺這裡像極是荒郊野嶺,晚上沒有燈光,不過藉著窗外的月光,隱隱約約地還是看得清楚。
孫彧覺得頭很疼,想起床就是爬不上來,一摸身上的衣服,覺得怪怪的,怎麼變成是古人穿的衣服呢,是誰幫自己換衣服?
再摸摸頭髮,覺得怪怪的,平常剃的小圓頭短髮怎麼變成長頭髮,居然還有一個髮髻,難道有人給自己化妝成古人,是不是在演什麼古裝戲?
這時,頭越來越疼,天旋地轉的感覺,迷迷糊糊的又睡著了,隱隱約約地感覺到有一個白髮蒼蒼的駝背老人,拄著一根柺杖,將一封竹簡寫的書簡塞進一個布包裡面,然後用慈祥的眼光看著他,和藹地對著他說道:“彧兒,這是我寫給你叔的信,放在你的佩囊裡面,你到長安後儘快找到他,將此信件交與他,你往後處事需謹小慎微,要聽你叔的話,不要太意氣用事,我家世代行醫,以你目前的醫術仍未能獨當一面,你要謙虛好學,切記不要爭強好勝。”
然後就背起行囊,含著眼淚地跟駝背老人鞠躬告別。
夢到這裡又醒過來,孫彧猛地坐了起來,說來也奇,這下可以起床了,頭也不怎麼疼了;回想起剛剛所夢到的東西,仍心有餘悸,為啥那個人也叫彧兒?老人給的是什麼信件?去長安城找誰?
孫彧拿出那個佩囊,佩囊是手工做成的,很精緻,上面還繡有“齊人公孫彧”五個字;裡面有一些銀兩和一枚竹簡,竹簡上面寫著:
卿弟懇啟,一別經年,彌添懷思,彧兒因冒犯巫祝而遭攆趕,今到長安投汝,望汝收留提攜,順祝,兄漾上。
至此,孫彧終於明白了,原來夢中那個人叫公孫彧,齊國人,家裡是行醫的,懂醫術,因在老家得罪那些江湖遊醫巫祝,而被趕了出來,現在要去長安城投靠叔叔,信裡面老人稱呼是卿弟,那應該就是公孫卿,而那位老人應該就是他的父親公孫漾。
想到這裡,孫彧驚出了一身冷汗,原來自己在大行山上摔下來後,穿越到古代來了,現在變成了公孫彧,也是行醫的,也是得罪巫祝被趕走,想去長安城投靠他的叔叔公孫卿。
公孫卿是誰?這個名字好熟悉,還有長安城,還有信件,是用竹簡寫的,沒有紙張,難道是來到漢朝?
孫彧看過《資治通鑑》,記得在西漢武帝時期有一個江湖方士就叫公孫卿,也是齊國人,難道是他?
孫彧再理清了思路,終於明白啦,現在是西漢武帝年間,自己現在叫公孫彧;記得聽爺爺說過,祖上原是姓公孫的,後來逃難時改姓孫,現在又變回原來的姓,難道這個公孫彧就是自己的前生。
望著窗外,夜色朦朧,心裡油然想起一句唐詩:
澗草疏疏螢火光,山月朗朗楓樹長。
過了一會,天開始亮起來,晨曦初上,寧靜的小山村中,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樹上;晨風透過窗戶徐徐吹來,一股股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沁人心脾。
孫彧,不,現在是公孫彧,猛地深吸一口空氣,頓覺整個人神清氣爽。
這時有人推開茅屋的門,一個身影順著一道晨光透過門一起射了進來。
進來的是一位十四五歲的姑娘,長得冰肌玉骨,螓首蛾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猶如出水芙蓉。
看見孫彧醒來坐在床上,那姑娘忙上前問道:“大哥,你醒來了,口渴不,肚子餓了嗎?”
聽姑娘這麼一說,公孫彧才覺得又渴又餓,但又不好意思說出來,只是害羞地點點頭。
“知道你餓,你已經昏睡了一天一夜了,我去弄點粥給你吃。”
過了一會,那姑娘端了一碗粥過來,她一副天真爛漫的樣子,使得公孫彧沒有剛開始那份陌生感,接過粥,一口氣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