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在接到程昱的奏書之後,知道有不少漢人願意去西域闖蕩,甚至還可以去河西四郡闖蕩,彌補一下河西缺失的人口。原本還想著違揹他在去年年底定下的“少搞事”戰略,再給小吏們加一加擔子。
不過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
願意主動去西域的終究是少數,且基本都是有了解西域的鄉人帶動才敢去。
換句話說,該去的都去了。
剩下的,不如先順其自然,等待西域那邊的經營開花結果。
畢竟在此之前,他也沒想到將人頭稅從人頭上轉移到以二十歲以上丁男為核心的戶上會產生對非長子外出闖蕩的促進作用。
而另外一邊,程昱仍在西行。
敦煌郡的緊急軍情到洛陽最快只需要十天,但這種速度是以不計馬匹損傷的代價換來的。
程昱自然不會這麼著急,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河西,在觀察了一路的民生民俗之後,等他抵達敦煌時,計算時間,比起他出發時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個月。
這也是因為程昱並沒有一心趕路,不然在不考慮後勤輜重的情況下,還能縮減個十來天。
而在此過程中,張阿若最終同意了程昱的邀請,選擇帶著他的兩個侄子留在敦煌郡。
然後,他才得知了程昱和蓋順的真實身份。
在最開始的震驚和憤怒之後,張阿若很快就接受了現實,並且更堅定地選擇了留在敦煌郡。
不然呢,為了所謂的臉面放棄和堂堂二千石交好的機會嗎?張阿若雖然當了十幾年的遊俠,也知道遊俠崇尚的風氣,但他更知道,他沒有拒絕的本錢。
更何況,堂堂敦煌郡的功曹、掌握敦煌郡官吏任免大權的蓋順更是親自並代表著程昱為之前的欺騙向他道歉。
人家都道歉了,他肯定要原諒的。
於是乎,在接下來的一路上,張阿若夥同蓋順一起,開始了在西行路上的招搖撞騙……哦不,應該勸說迷途之人踏入正途。
在前往西域的過程中留在敦煌怎麼了?
君不見早就有行人轉行在路邊做起了食肆買賣?
但事實證明,這種行為是會遭到報應的。
在進入河西四郡之前還好說,但在進入武威郡之後,武威太守裴茂是個聰明人,在宴請路過的程昱後敏銳地發現了程昱的作為。
於是乎——程昱做得,我做不得?
經過了連年戰亂以及更早的漢民東遷,武威郡和河西其他三郡一樣,漢人人口極少,時至今日,在他的人口清查之下,也就還不到五萬人,餘下的皆是羌人和匈奴人,以及其他雜胡。
裴茂巴不得武威郡的人口多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