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就周瑜的感覺來說,陸康應該不至於為了給從孫鋪路而演這一齣戲,但誰知道呢,陸康的年紀畢竟大了,急一些他是能理解的。
陸議被誇之後,繼續說道:“其實這兩年我見得多了,愈發覺得他們想要獲利又不敢冒險,天下哪有這般好事。”
如果劉辯在這裡,一定會告訴他們,還沒有經過漢末亂世人口南遷以及永嘉南渡的江南,其本地的大族就是這麼缺乏戰鬥力。
而陸康顯然也很認同周瑜和陸毅的觀點,不過他還是強調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涉及軍國大事,當以穩妥為先。目前局勢看似穩妥,但未雨綢繆,不可不防。”
周瑜與陸毅一起,皆應聲稱是。
周瑜則建議道:“目前揚州南部數郡中,最有餘力的當屬閩中郡了,雖然閩中交通不便,但在將軍治下,並不缺糧食,只缺兵員。”
陸康嘆息道:“我早已傳令陳元龍,只是如今海上正值多風之時,即便乘坐海船隻沿海岸航行,亦有風險。若是陸路,崇山峻嶺,路途多有不便,閩中郡兵來此,估計要耽誤些時日了。”
“只可惜現在並無餘力,否則定要嘗試開闢一條通往閩中的通途。”
周瑜也是去過閩中的,知曉去哪裡去快捷的路還是海路,要想陸路暢通,只怕要拿出愚公移山之力了。
……
“閩中確實缺一個能感動上帝派來天神移山的愚公啊!”陳登情不自禁地感慨道。
自從他上任閩中太守之後,便深感閩中的閉塞。在陳登看來,海運其實是相當便利的,但奈何海運受時節影響,海船有傾覆之危。
是以,陳登在上任之初,便委派本地官吏去探查道路,有時候更會親自考察。
這一次,他則是一路送著奉安東將軍之令前往會稽郡的郡兵們離開,好在出了閩中之後,不用他再供給糧草了,不然哪怕是陸安東,陳登也敢論上一論。
實在是時至今日,陳登在考察過閩中的地形之後,得出了結論——在他的任內,閩中對外道路難行的總體境況是難以改變了。
在閩中,幾乎沒有一馬平川的土地,山雖然普遍不高,但在那些山地之中,不乏有一座山連著一座山,中間連個緩衝都沒有,這讓陳登最開始計劃的修繕那些山脈之間的道路並不能達成他最初的目的。
此外,閩中多雨,草木眾多,蛇蟲鼠蟻亦是不少,可以說閩中的閩字,便生動形象地揭露了閩中的地形和環境。
陳登在成為太守之後,便沿著道路多設亭長及亭卒駐守,其最大職責不是管理本就稀少、散居的百姓,而是保證原本就崎嶇蜿蜒的道路不在一場雨後因被草木覆蓋而消失。
至於閩中的山越人,在陳登看來,其實並不算麻煩,閩中雖然山地多,能夠被開墾的田畝少,但架不住閩中的人更少啊!
這次出發的郡兵之中,便有被陳登徵募的山越人。
等到再越過一個山頭,陳登已經累得大喘氣了,但他瞧著軍中的山越人幾乎沒有反應,心中不禁感慨。
隨後,他喘勻了氣,大聲宣佈道:“我便送你們到此處,此番應陸安東之令出兵,你等皆功臣也,得勝歸來之際,另有獎賞!”
等到郡兵們都知道了陳登的意思,皆言謝府君云云,隨後雄赳赳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