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上林苑。
成陣列的甲士們為本就凜冽的園林又增添了幾分肅殺之氣。
大將軍何苗甲冑齊全,因在軍中,面對劉辯之時他只下馬,以軍禮長揖不拜。
“陛下,虎賁、羽林、北軍、西園軍皆至,冬狩已準備妥當,只待陛下令。”
劉辯騎在馬上,已為人父的他如今雖還沒蓄鬚,但身姿挺拔,妥妥的英武天子。
“準!傳朕令,此次冬狩,以所獲多寡,賞賜有差!”
隨著劉辯的詔令被傳遞出去,準備在此次冬狩中一展英姿的將士們宛如早就演練過一般,齊齊出聲謝恩。
嗯,大概真的排練過。
至少劉辯聽著這麼整齊劃一的聲音,覺得第一次肯定是喊不出來的。
當然了,劉辯也不會特別在意這些小細節。
以周禮而言,所謂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不過到了現在,天子圍獵,起到的作用與演武閱兵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為了檢閱軍隊的戰鬥力,方式略有不同而已。
自劉辯登基以來,圍獵還是頭一次。
這也不怪劉辯想不起來,誰讓作為榜樣的先帝只閱過兵呢!
而為什麼劉辯如今又想起了呢?
只因涉及到了他忠誠的羽林郎們。
劉辯從皇甫酈處得知了羽林郎們存在的問題。
面對這些將來的將官種子,劉辯並未大意,只思考了一瞬,他就做出了決定——的確不能放任羽林郎們拉幫結派。
別到時候打起仗來,因為彼此間的矛盾隔閡,結果友軍作壁上觀。
雖然拉幫結派在實際上難以避免,但總不能因為避免不了就徹底擺爛了。
當然,也不止為了羽林郎們,虎賁等也都擢選了精銳參與,他們若是能勝過孫策這批羽林郎,劉辯當然也不吝賞賜。
而早在冬狩開始前,皇甫酈就已經為這次冬狩做好了準備。
在出發之前,孫策望著分別在曹昂和田豫身後的許褚和典韋,心中不禁腹誹,為什麼值此為羽林郎揚名之際,偏偏皇甫司馬非要臨時調換他們的屬下。
皇甫酈則說道:“不管別的軍中此次冬狩規則如何,在我這裡,還是之前告訴過你們的規則——你們可以以伍或什結伴狩獵,所獲平分,但只能以現在的伍什結伴……得了什長同意者亦可出列,前往上林苑單獨狩獵,可還有疑問的?”
孫策等人雖不解皇甫酈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自降戰力,可值此時刻,卻都沒有問出口。
待皇甫酈宣佈羽林郎們可以為圍獵做準備後,孫策率先轉身看向身後的李利。旁人想要單獨狩獵無所謂,但他身為什長,肯定不能拋卻部下——雖然這些部下在一刻鐘前還是他的對手。
所以他要趁著出發前的最後一段時間做好準備。
孫策記得李利是幷州度遼將軍麾下一位名叫李傕的將官的侄子,和張繡有些類似,都熟悉軍事,算是如今這一批羽林郎中除了五位什長外較為出彩的人了。
若是李利願意相助,孫策相信狩獵成果不會差。
不過在此之前——“諸位,我等這七八月來幾乎日日相見,我是什麼性子諸位都清楚。若是有想要單獨狩獵者,此時便站出來,我無有不應!”
佇列之中無人答話,也無人站出。
於此同時,另外四個什長——張繡和受劉備舉薦而來的田豫反應最快,幾乎不落後孫策,馬超和曹昂雖慢了一步,卻也立刻反應了過來。
一側馬上的皇甫酈見到這一幕心中還算滿意。
不愧是天子和他一同選出的五個什長。
雖然在考慮人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思量五人的出身,但能力也的確都是上上之選。
天子固然是慧眼識珠的伯樂,但輔佐天子的他怎麼說也能稱得上有識人之明吧!